小说排行网,新小说排行网,小说排行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代晋 > 第九三零章 夏口

第九三零章 夏口

推荐阅读: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模拟长生路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人族镇守使万相之王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是仙

    六月初一,大晋新皇司马德宗下达诏书,昭告天下。
  诏书上说,王恭等人,挟兵而反,威胁朝廷,此乃大逆之行。先皇对他们恩遇有加,这几人却在先皇丧期起兵谋反,实乃不赦之罪。但考虑到王恭殷仲堪等人皆为朝中重臣,曾受先皇重用,先皇驾崩悲伤过切,又受流言所惑,故而做出这样的举动。所以,趁着尚未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朝廷可以免除他们的罪责,只要他们撤兵离开,各回驻地,则既往不咎。
  诏书上又说,希望王恭等人以大局为重,不可令大晋生乱,否则便是干古罪人,愧对先帝在天之灵。有什么事,最好坐下来商量解决。诏书说,如果王恭殷仲堪杨佺期等人愿意的话,他们可以来京城,在皇帝的主持之下,共同商议解决之道云云。
  司马道子派官员当日便送达京口,向王恭宣旨。
  王恭叉着腰听完了官员的宣诏后,大笑不已。对宣旨的官员道:“既然说我们是大逆不道,却又说要赦免我们,岂不是自相矛盾?大逆之行如何赦免?司马道子和王国宝当我们傻么?去京城商议?岂不是自投罗网去送死?回去告诉司马道子和王国宝,到底谁是逆臣,他们心里清楚。会稽王若是想谈和,便和王国宝来京口谈。他们敢来,我王恭便佩服他们的胆色。他们自己都不敢来,却又如何要我们去京城?”
  宣旨官员诺诺答应,又取出一份诏书来道:“这是太后的懿旨,一并送达将军。太后得知我要来京口宣旨,特地命我将懿旨交于将军,太后交代,请将军自阅,下官告辞。”
  宣旨官员离开之后,王恭取出妹妹王法慧的懿旨展开观瞧,不多时,脸色骤变。
  “妹子这是真糊涂,居然替他们说话,反来怪责于我。我起兵为了谁?先帝死因蹊跷,他们又要对我下手,我不起兵,难道坐以待毙?一向聪慧之人,怎地此时如此糊涂?”
  王恭一把将懿旨丢在地上,怒气冲冲的道。
  王恭得大儿子王昙亨见状连忙捡起来,仔细查看懿旨内容。那懿旨上言道:“哀家惊闻阿兄起兵之事,震惊不已。我王氏一族,向来为忠义之臣,怎可行悖逆之事。无坏家族忠义之名,事当斟酌。兄长此举甚为不妥,当即刻退兵请罪,祈求朝廷宽恕。勿要错上加错。念兄妹旧情,听我一言。先皇命薄,死于壮年。事已至此,不复再言。有谣言惑众,唯恐天下不乱,居心叵测,不可听信。因此生误,酿成大祸,岂不悔之晚矣。兄长务必听哀家一言。自当谨慎处之,不可冲动行事。行事当有度,否则当遗大患。慎之!”
  王恭兀自恼怒道:“她这是干什么?她难道不比不知道我被迫无奈么?我难道愿意这么做?”
  王昙亨叫道:“阿爷,你错怪阿姑了。她的懿旨不是怪阿爷出兵呢。”
  王恭皱眉道:“你当我不认识字么?我虽读书不多,却也识得她写的字,明白她的意思。”
  王昙亨笑道:“阿姑信中有隐情,阿爷将每一句的开头连起来读一读看看。”
  王恭一愣,重新拿过懿旨来,将每一句的开头的字连起来,一字一句的道:“哀家……我……无事,兄……勿……念。先皇……事……有……因。兄……自……行事。”
  王昙亨笑道:“如何?这是藏头句,阿姑要阿爷勿念,陛下之死有原因,要阿爷自己行事呢。”
  王恭苦笑道:“哎,法慧何必花这个心思?”
  王昙亨道:“阿爷,很明显阿姑这是受到了威胁了。定是司马道子王国宝等人逼着她下懿旨,痛斥阿爷,让你退兵的。阿姑心中不愿,便写了藏头信表达心意。这是掩人耳目之举,否则司马道子和王国宝他们怎肯放过她。”
  王恭长叹一声,点头道:“我倒是错怪她了。哎。我倒是不担心她的安危,毕竟司马道子还不敢公然杀害太后。但她现在必是经受压力和恐吓。无妨,待我杀进京城之后,自可解救她,只能先忍一忍了。”
  王昙亨点头称是。躬身道:“阿爷,不知我们什么时候进攻京城。儿子觉得,此事当速战速决,不可拖延。否则夜长梦多。今日诏书懿旨下达,便是司马道子王国宝等人在行事了。诏书懿旨固然不能阻挡我们,但以新皇和太后名义劝阻,定性阿爷起兵为叛乱,这会令天下百姓和军中将士的心思有变化。毕竟,他们认为是除奸佞而起兵。但新皇的诏书是另一种说法啊。儿子认为,这是他们在耍花招。”
  王恭冷笑道:“凭他们如何耍花招,却也无妨。此次我不达目的不罢休。待荆州豫州兵马一至,我们便可进军京城,迫其就范。告诉将士们,稍安勿躁,静待命令便是。”
  王昙亨拱手道:“儿子遵命。我只是担心夜长梦多。毕竟……司马道子王国宝等人诡计多端,焉知他们会背地里闹出什么花样来。”
  王恭喝道:“担心什么?我王恭的儿子哪有你这么啰啰嗦嗦的。你就是书读多了,以后那些闲杂书籍少读些,多在军中历练。这年头,读书有个屁用。懂得领军作战才是正经。世道这么乱,得靠武力。”
  王昙亨诺诺而应,心道:不读书,连藏头书都看不懂。我这个阿爷啊,就是才粗鄙了些。
  ……
  六月初三,江州夏口。
  江州刺史陶范正站在夏口城北的望江楼上极目远眺。朝阳初升,天空中万里无云,能见度极高。他的目光远远的落在了大江上游的江面上。那里,无数的兵船正扬帆高举,从上游顺流而下。
  虽然距离很远,但是那黑压压的船只,反射着白色光晕的船帆都表明,那是一支庞大的船队。数量起码在几百艘。
  那是来自荆州的兵马。
  荆州一向水军庞大,桓石民本就是水军将帅出身,所以他任荆州刺史的时候,更是大力的发展了水军力量。此前荆州水军有战船两三百艘,如今已经近干艘。
  对于荆州军而言,最便捷的运兵方式便是从水路行军了。大江是天然的通道,无论西进巴蜀还是顺流东进建康,都是极为便捷的。
  这一次,殷仲堪便调用了近八百艘战船,将四万荆州军全部从水路顺流而下,以最为快捷的方式东进。
  但能否顺利东进,还要看江州兵马的脸色。江州治所夏口,那是得天独厚的拦截水军的地理位置。大江至此蜿蜒向北,北边的沔水和广水汇聚之后,又在夏口注入大江,造成了夏口附近江面大量的沙洲和暗滩。船到此处,只有很少的水道可以通行。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江州兵马的注视和许可之下方可。
  在夏口,江州水军可完美控制水道,在极为有利的位置拦截顺流而下的水军。
  显然,江州刺史陶范接到的司马道子的命令是,决不允许荆州兵马通过这里。
  江面上号角声呜呜吹起,位于江岸两侧和沙洲上的工事上的江州兵马吹响了警报。位于后方江面上的江州水军的一百多艘战船正徐徐展开位置,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陶范收回目光,吁了一口气,沉声下令:“备马,去江边上船,我要亲自督战。”
  “阿爷,何必劳动你亲自去,儿子去督战便可。阿爷在城中为我们掠阵便是。”陶范长子陶荣在旁道。
  陶范看了一眼儿子,沉声道:“此战干系重大,交给你,老夫岂能放心。陶荣,你可知道,一旦让荆州兵马突破夏口,我父子便死无葬身之地了。老夫必须亲自坐镇,才能安心。”
  陶荣点点头,高声喝道:“备马,护送刺史大人上船。”
  

本文网址:http://www.xsphw.com/xs/2/2347/28177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sphw.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分享
追书捧场 上一页 目录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