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冬小麦
推荐阅读: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模拟长生路、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人族镇守使、万相之王、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是仙、
4328年,九月二十日。
苏河带着秦王府文武官员,来到汉中城外最大的农场。
这里的稻谷完全成熟,饱满充实,金黄色的稻穗,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户部侍郎钱富文陪在苏河身旁。
他向苏河介绍道:“秦王殿下,去年因为战争抽掉大量劳力。
春耕时劳动力不足。
汉中府大部分水稻田,春耕推迟了一个月左右,去年十月份之后才开始收割。
去年小麦和水稻产量与正常年景差不多。
四川那里分田地之后,农民积极性更高,平均亩产增长一成。
汉中郡和宝鸡府去年水稻和小麦没有增产,主要是错过农时导致的。
还好我们在各地修建有大中小型水库和水渠,去年粮食没有歉收。
今年年景很好,又没有错过农时,汉中郡和宝鸡府大部分地区,水稻小麦已经收割完。
汉中这里天气有些异常,水稻晚播了十多天。”
苏河来之前,已经看到各地上报的粮食平均亩产。
小麦平均亩产四百斤,水稻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红薯平均亩产一千八百斤。
现在没有化肥农药,没有高产种子。
能达到这样的产量,还是精耕细作,施用沼气肥、农家肥的结果。
这个时间收水稻,稍微晚了一些。
苏河预计他面前,这片水稻田亩产会更低。
他们现在使用华夏流传许久的阴阳历,它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确定每一年和每个月。
为了修正地球公转的时间偏差,还有闰月存在。
苏河已经让田家鹏编修更精准的阴阳历。
现在用的历法,在后世被称为农历。
这种立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农业种植,一年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它比后世所用的公历,要晚一个月左右。
“秦王殿下,镰刀呢?”
新任吏部侍郎田文恒,一脸疑惑的问道。
苏河看像田文恒,他提拔这个人,准备让他接任吏部尚书。
就是田文恒有一个大明现在官员,非常缺少的品质——铁面无私。
他的风评,在官场中一直不好。
苏河用人,讲究论迹不论心,无论他真心如何,只要表现出来他认可的品质。
苏河就会毫不犹豫,提拔这个人。
哪怕是这个人在伪装,只要他一直伪装下去,那也和真的一样。
他提拔田文恒和钱富文,都是基于这个思路。
钱富文除了没有正式参加科举,没有功名在身。
表现出来的能力,担任户部尚书完全没有问题,苏河当然要提拔他。
“田爱卿,乡村的农民,现在大部分用镰刀收割。
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农场和乡里给军属收割,都是用牛拉收割机。”
石墨坩埚炼钢产量稳定增长和高炉炼铁产量持续提升。
在这个时代,钢铁就代表着生产力。
机械厂有足够廉价的原料,开始扩大规模。
大量的收割机、脱谷机、碾米机、磨面机被生产出来。
它们的价格,村里的富农也能承受。
这些农业加工机械,已经普及到乡村中。
教育部尚书张祐枫建议道:
“秦王殿下,使用机器收割不太好。
我们不亲手下地割稻,怎么体验农民的艰辛。
我建议,我们应该亲自下地,体验收割水稻的艰辛。”
苏河摆了摆手,制止道:“这个没有必要,我今天带你们来,主要目的也不是让你们体验收割水稻。
亲自收割水稻,这就是在作秀。
大明朝那些官员经常作秀,亲自去耕种和收割。
大明皇帝还亲自带领一群官员祭天,亲自播种麦子。
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压榨剥削百姓的力度。”
苏河认为这种作秀完全没有必要。
“收割机来了。
你们认真观看这个场景,要对机械农业有一定的认知。”
众多官员,顺着苏河的目光看去。
一群四五十岁,满头白发的老人,赶着牛车来到稻田中。
农场管事王壮看到秦王殿下和这么多文武高官来到农场。
他战战兢兢的走过来,给苏河鞠躬,鞠完躬说道:
“微臣王壮,是汉中农场的管事,欢迎秦王殿下和众位大人来我这里视察。
我们今天正式收割这片水稻田。”
“我看来收割水稻的人,都是一群老年人,他们能完成水稻收割任务吗?
怎么没有年轻人来收割稻田。”
苏河也很意外汉中农场这里的情况。
怎么全都是老年人,没有年轻人存在。
农场是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土地,他们都是农业工人,农场的土地不对农民进行分配。
农场的作用,主要起调节作用和托底作用。
现在的农场就为了调节农作物市场,试验新式的良种和种植技术。
强制给百姓推广一些,新种子和新种植技术,他们会非常抵触。
但有农场作为示范区,让百姓见识到新技术的强大。
之后再推广新技术,就变得非常容易。
主要河道为了防止洪涝灾害,都需要留有泄洪地点。
各大农场,就安置在这些重点地带,优先充当泄洪地。
王壮听到秦王殿下的问话,他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秦王殿下,您打下四川之后,户部就安排原先收拢的流民,分配到四川。
他们能在四川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农场的青年,全部赶去四川,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现在留在农场的人,都是失去家人的老年百姓。
他们在农场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现在收割,他们用机器还能完成。
等到春耕的时候,劳动力就会短缺。
我已经向上面打报告,我估计秦王殿下还没有看到。
和我们一样的农场,还有很多。”
苏河点点头,表示他记下了这个事。
“这事儿我先记下,会安排人员到农场,你们快去收割水稻,别耽搁粮食入库!”
苏河准备把一些归化的土人,优先安排到农场中,让他们彻底归化。
让他们和农场中的汉人通婚,通过华夏文明强大的融合力,把他们融合成汉人。
王壮听到秦王殿下的吩咐,立刻带领汉中农场的百姓,赶着牛车下田收割水稻。
水稻田现在没有完全干透,牛蹄子踩在水稻田中,陷入淤泥里。
老黄牛作为耕牛,早已经适应这种情况,它在水稻田快速的行进着。
老黄牛拖着收割机,快速收割着稻田的水稻。
赶着牛的老年人,看到收割机刀片有些高。
他拽停大黄牛,调整收割机器刀片的高度。
“架。”
他一抖缰绳,老黄牛继续在稻田中移动。
水稻收割机锋利的刀片,轻易割断了水稻秸秆。
它们经过水稻收割机的梳理,整齐的倒在收割机的两边。
后方有农场的农民,开始把倒下的水稻捆扎起来。
搬运到后方的牛车上,拉到农场晒谷场,那里有脱粒机对水稻进行脱粒。
张祐枫看着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场景,震惊道:
“现在收割水稻,竟然变得这么容易。
这些老年人可以使用机器,轻松收割水稻。
那百姓家里的农妇,他们也能使用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
这样一来,剩余的青壮,就能投入到更多的重体力工作。”
钱富文站在张祐枫旁边,听到他的话,道:
“现在还不行,收割机的价格太高,牛的价格也很高。
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收割机,他们依然选择用艰苦的劳动,用镰刀收割自家的田地。
但现在也有些富农,购买收割机,其他人可以租用他的服务。
很多人用一笔不多的钱,让富农帮忙收割田地。”
苏河听到他们两人的谈话,道:
“钱爱卿说的对,现在收割机成本太高,效率也有些低。
百姓们收割田地,还是以人力为主。
百姓传统思想认为自己的劳动不值钱,让他们出钱购买收割机服务,略有积蓄的人家也舍不得。
现在不想自己下田用镰刀收割,雇用收割机帮忙。
主要是村中做小生意的富户和之前的士绅。”
苏河说出各地调查上来的报告。
现在收割机,在百姓之中使用率很低。
别说是现在这种简单的收割机。
哪怕后世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收割机。
华夏大地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时,机械收割价格又很低,农民这才选择使用收割机。
乡村中使用最广泛的机器是脱谷机和碾米机。
人力脱谷的效率太低,脱谷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不趁着天气好,完成脱谷工作,对粮食进行晾晒,粮食很容易发霉。
舂米太过劳累,效率也极低。
村民们宁可用这个时间出去打工,他们也绝不会自己舂米。
他们把水稻和小麦交给乡里的小型碾米厂,十几分钟就能加工完。
苏河带着文武官员,观看一会儿水稻的机械收割。
他对众人说道:“我们去前方小麦田,看一看冬小麦种植。”
苏河说完,他先登上马车,前往冬小麦种植基地。
其他官员也登上马车,跟着苏河的马车走。
文武官员非常多,他们按照职位和等级,几个人乘坐一辆马车。
田文恒坐在一辆宽阔的马车中,他周围的十几个人,都是六部尚书或是侍郎。
卫生部尚书是王后娘娘,今天没有来,其他尚书和侍郎都在这里。
他冲着众人抱了抱拳,询问道:“在下才疏学浅,不懂冬小麦是什么?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知道,冬小麦是哪种作物。
我活了三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听说,有小麦能在冬天种植。
冬小麦应该不是冬天的小麦。
我听说红薯就产自东方一个叫做美洲的地方。
冬小麦是不是也是一个产自东方,它是东方的小麦,简称东小麦。”
户部尚书张德志认可这个分析:“我觉得田侍郎说的对,小麦不可能冬天种植。
这应该是东方的小麦,不知道这种东小麦产量怎么样。
如果它们真的能达到红薯的产量,那真是天下万民的幸运。”
他们作为秦王府的高官,知道如果有高产品种的小麦,这意味着什么?
秦王府推翻大明朝,将会变得毫无困难。
苏河的马车在前方行驶,车上有王仲策、苏五牛、李凤鸣、文景明等文武高官。
王仲策上车之后一直在想冬小麦。
他向苏河问道:“秦王殿下,科学院已经搞出来冬小麦了。”
王仲策知道冬小麦的存在,他第一次听苏河说,要在冬天种植小麦。
他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冬天怎么可能种植小麦。
种的小麦,那不是要全部冻死,这完全是劳民伤财。
王仲策劝说过苏河,让农民大规模种植冬小麦,损失惨重会影响百姓对他们的支持。
苏河却说他要先试一试,确定冬小麦能种植,才会考虑大规模推广种植冬小麦。
进攻四川之前,苏河就让苏长胜在主要小麦产区,河南山东等地。
寻找有经验又识字的农民,同时收集各地的小麦良种。
在汉中和宝鸡那里,找到两块适合小麦种植的田地,对冬小麦进行试种。
严格遵循对照法。
每一块田,都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和种子进行实验。
通过穷举法这种笨办法,摸索出冬小麦种植技术。
苏河不能直接拿出,后世的冬小麦种植技术。
后世的种子经过改良,肥料充足种类繁多,施肥方法科学。
天气也变得更暖和。
现在完全不同,处在小冰河时期,天气比正常年景都要冷一些。
这里的小麦种子都是普通种子,又没有种类复杂的肥料。
土地积温也和后世不同,用同一种种植技术,根本种不出冬小麦。
冬小麦种植技术,在清末时期,才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主要是黄淮地区。
现在没有冬小麦种植技术,只能靠手下的人慢慢摸索。
苏河听到王仲策的询问,开心的回复道:“李大江在四五月份,就开始陆续收割冬小麦。
他一直在观察不同情况下小麦的产量,找到适合现在天气的种植冬小麦技术。
为了保证冬小麦绝对安全,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他让死囚连续几个月,吃不同的冬小麦,又让汉中医院的医生协助。
终于找到一种产量高又适合食用的冬小麦品种。
李大江冬小麦种植技术探索获得巨大进步。
他现在已经探索出一条冬小麦的种植技术。
今天准备开始种植冬小麦,我带大家一起去见识一下冬小麦种植。”
带有弹簧装置的四轮马车,行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车内的行人感受不到颠簸。
他们聊着冬小麦,很快就来到冬小麦种植基地。
苏河走下车,看到数千亩已经犁完地的麦田。
这里有很多穿着囚服的犯人,正在赶着牛,通过小麦自动播种机,在种植小麦。
冬小麦种植基地是严格保密的单位。
这是苏河让华夏大地,度过小冰河时期的杀手锏之一。
足够的粮食,也能保证底层百姓能吃饱饭。
华夏的百姓能吃饱饭,不会去造官府的反。
需要保密的东西,只有种植冬小麦产生的专利和研究冬小麦的方法。
也不是防备大明这种封建王朝。
苏河要防备的对象,是现在技术已经走到华夏前方的欧洲各国。
冬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冬小麦之后。
这就是一门公开的普通作物种植技术,任何势力靠一点手段就能获得。
但研究冬小麦的方法和数据,却是万金不换的珍贵资料。
他们发放的冬小麦种子,只适用于华夏秦岭黄淮地区。
在其他东小麦种植区,这种种子就不太适合生长。
技术如果泄露,西方就能培育出自己的冬小麦品种。
冬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大江,已经提前得知消息,秦王殿下要带着文武百官,来视察冬小麦种植。
李大江一直在基地门前等待,他看到苏河他们下车。
他走到苏河前方,鞠完躬,恭敬地说道:
“微臣李大江欢迎秦王殿下视察小麦种植基地。
欢迎各位同僚,来参观小麦种植基地。”
他一个地里刨食的农民,没想到会受到苏河这么重的礼遇。
士为知己者死,他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回报苏河。
“李爱卿,请起身,你的功劳极大,你一定会名流清史。
冬小麦大面积种植,你将会是第一个进入祖庙供奉的当代人。”
苏河看这李大江,他非常满意这个人。
李大江,河南人。
他今年三十七岁,是一个屡试不中的秀才。
又得罪了权贵,导致他在城中活不下去。
只能回到乡下务农,在乡间又专研务农,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结合实践,种植技术比很多老农要强。
他学习古代众多农业书籍,种地的亩产要比寻常人高。
李大江还把技术传授给其他人,在当地的威望很高。
苏长胜搜罗种地人才,他的手下把李大江一家全都带到汉中。
苏河向文武百官介绍李大江。
“这位是科学院院士,小麦研究所所长,冬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大江。
一等伯爵爵位,科学院院士享受一品官员待遇。”
众多官员惊讶的看着李大江。
他们没想到这位不起眼的老农,竟然是一位伯爵。
受封高等贵族,可是需要不菲的功绩。
一名商人交税再多,他也只能是一名勋爵,没有办法成为子爵。
科学院这个衙门,直属于秦王府负责,很多人都不清楚它的作用。
没想到科学院院士级别这么高,院士就享受一品待遇。
现在整个秦王府文武官员,也只有三个一品。
首相王仲策正一品、都督府副都督,四川都督府都督苏熊正一品、都督府参谋部参谋长李凤鸣从一品。
秦王府有实权的内阁首相和贵族体系,苏河就取消很多加衔,一品官员是最高的官员待遇。
苏河看着文武百官都很震惊的样子。
“李院士,你给众人讲讲冬小麦,让文武百官评判一下,你这个科学院院士,该不该封。”
“微臣遵命。”
李大江听到苏河的命令,他开始给众人讲解冬小麦。
冬小麦就是在冬天种植的小麦。
这种小麦生命力很顽强,哪怕冬天踩踏,经过霜冻雪埋,它也不会死亡。
来年春天之后,生长的更加旺盛。
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冬小麦就能成熟,收割冬小麦。
清理完麦田,小麦田可以接着种植红薯或是各种蔬菜。
田文恒听完李大江的讲述,瞪大眼睛,惊喜的说道:“李院士真是神人,竟然能在冬天种出小麦。
第二年夏天,就能开始收割小麦。
小麦收割后,还不耽搁种植其他粮食。
这能把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
这等于我们北方也能像南方双季稻一样,种植两轮粮食,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我觉得只封一个伯爵,无法服众。
请秦王殿下,加封李院士,至少要封为侯爵。”
李大江连忙开口说道:“秦王殿下想封我为公爵,被我给拒绝了。
现在冬小麦没有扩大种植,不知道大规模种植后,具体情况会怎么样。
提前封赏我,这让我受之有愧。”
苏五牛好奇的询问道:“李院士,五月份冬小麦能收割,那能不能再多种植一季春小麦。”
李大江回应道:“根据我的实验结果,在汉中郡和宝鸡府这里不行。
现在天气太凉,田地的积温不够。
河南那里都不太行,我估计山东南直隶北方,可以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
苏河听着李大江的回答,这也与他前世的印象相同。
后世河南和比河南纬度高的地区。
种植一季冬小麦后,都开始种植玉米。
现在还没有引进玉米,只能尝试种植红薯,保证粮食的产量。
“众位爱卿,冬小麦才是社稷之本。
我带领大家,亲自体验种植冬小麦。”
苏河带着文武百官开始下田。
现在基地这里的冬小麦种植,都采用耕牛拖着机械厂研制的小麦自动播种机。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冬小麦的种子,倒进播种机的料斗里。
这种简易流程,绝不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
苏五牛像小麦播种机的料斗里,倒这些冬小麦种子。
看着耕牛拉着小麦播种机,在田垄上种冬小麦。
他突然看到一道身影,很像他儿子苏林。
苏林被关进大牢中,苏河专门与他说,要对苏林进行劳改教育,不能让他长歪了。
禁止家属进行探视。
他看到苏林小小年纪,背着一个竹篓,艰难的用瓢舀着种子,向小麦自动播种机料斗里倾倒种子。
他现在脸上已经没有桀骜不驯的表情,改造的非常到位。
苏河象征性的播种了一会冬小麦。
他就带着李大江走近房间中。
“冬小麦的产量怎么样,今年推广在所有农场推广中小麦,种子的数量够吗?”
李大江听到这个问题,他认真的回答道:“秦王殿下,冬小麦产量,和现在春小麦产量差不多,没有多大差别。
具体情况,还要等到大规模种植才能统计出来。
我们储存的冬小麦良种足够。
汉中和宝鸡两片冬小麦种植实验田,我们实验六十九个小麦品种。
并对每一种小麦,给予不同的照顾。
通过对照试验,选择出产量高又抗寒抗倒伏的冬小麦品种,作为推广的冬小麦品种。
其他品种,有的无法忍耐冬天的寒冷。
有的生长速度太慢,种这种冬小麦,就无法种植红薯。
大部分冬小麦产量太低,比常规小麦平均亩产差了二三百斤。
大部分试验结果,在麦苗生长期就能观察出来,这些品种完全无法适应冬天生长情况。
对这些已经失败的品种,我们立刻铲掉,补种其他成功的品种。
这些补种的冬小麦,收割时间较晚。
但它的麦种品质,与早种的冬小麦一样。
我们冬小麦种植基地储存的小麦品种,足够满足宝鸡府和汉中部分地区的冬小麦种植。”
苏河听到冬小麦种子足够,他就完全放心。
下令适合种植冬小麦的农场,在李大江团队的指导下。
用推广红薯种植的方法,全面推广冬小麦种植。
苏河带着秦王府文武官员,来到汉中城外最大的农场。
这里的稻谷完全成熟,饱满充实,金黄色的稻穗,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户部侍郎钱富文陪在苏河身旁。
他向苏河介绍道:“秦王殿下,去年因为战争抽掉大量劳力。
春耕时劳动力不足。
汉中府大部分水稻田,春耕推迟了一个月左右,去年十月份之后才开始收割。
去年小麦和水稻产量与正常年景差不多。
四川那里分田地之后,农民积极性更高,平均亩产增长一成。
汉中郡和宝鸡府去年水稻和小麦没有增产,主要是错过农时导致的。
还好我们在各地修建有大中小型水库和水渠,去年粮食没有歉收。
今年年景很好,又没有错过农时,汉中郡和宝鸡府大部分地区,水稻小麦已经收割完。
汉中这里天气有些异常,水稻晚播了十多天。”
苏河来之前,已经看到各地上报的粮食平均亩产。
小麦平均亩产四百斤,水稻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红薯平均亩产一千八百斤。
现在没有化肥农药,没有高产种子。
能达到这样的产量,还是精耕细作,施用沼气肥、农家肥的结果。
这个时间收水稻,稍微晚了一些。
苏河预计他面前,这片水稻田亩产会更低。
他们现在使用华夏流传许久的阴阳历,它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确定每一年和每个月。
为了修正地球公转的时间偏差,还有闰月存在。
苏河已经让田家鹏编修更精准的阴阳历。
现在用的历法,在后世被称为农历。
这种立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农业种植,一年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它比后世所用的公历,要晚一个月左右。
“秦王殿下,镰刀呢?”
新任吏部侍郎田文恒,一脸疑惑的问道。
苏河看像田文恒,他提拔这个人,准备让他接任吏部尚书。
就是田文恒有一个大明现在官员,非常缺少的品质——铁面无私。
他的风评,在官场中一直不好。
苏河用人,讲究论迹不论心,无论他真心如何,只要表现出来他认可的品质。
苏河就会毫不犹豫,提拔这个人。
哪怕是这个人在伪装,只要他一直伪装下去,那也和真的一样。
他提拔田文恒和钱富文,都是基于这个思路。
钱富文除了没有正式参加科举,没有功名在身。
表现出来的能力,担任户部尚书完全没有问题,苏河当然要提拔他。
“田爱卿,乡村的农民,现在大部分用镰刀收割。
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农场和乡里给军属收割,都是用牛拉收割机。”
石墨坩埚炼钢产量稳定增长和高炉炼铁产量持续提升。
在这个时代,钢铁就代表着生产力。
机械厂有足够廉价的原料,开始扩大规模。
大量的收割机、脱谷机、碾米机、磨面机被生产出来。
它们的价格,村里的富农也能承受。
这些农业加工机械,已经普及到乡村中。
教育部尚书张祐枫建议道:
“秦王殿下,使用机器收割不太好。
我们不亲手下地割稻,怎么体验农民的艰辛。
我建议,我们应该亲自下地,体验收割水稻的艰辛。”
苏河摆了摆手,制止道:“这个没有必要,我今天带你们来,主要目的也不是让你们体验收割水稻。
亲自收割水稻,这就是在作秀。
大明朝那些官员经常作秀,亲自去耕种和收割。
大明皇帝还亲自带领一群官员祭天,亲自播种麦子。
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压榨剥削百姓的力度。”
苏河认为这种作秀完全没有必要。
“收割机来了。
你们认真观看这个场景,要对机械农业有一定的认知。”
众多官员,顺着苏河的目光看去。
一群四五十岁,满头白发的老人,赶着牛车来到稻田中。
农场管事王壮看到秦王殿下和这么多文武高官来到农场。
他战战兢兢的走过来,给苏河鞠躬,鞠完躬说道:
“微臣王壮,是汉中农场的管事,欢迎秦王殿下和众位大人来我这里视察。
我们今天正式收割这片水稻田。”
“我看来收割水稻的人,都是一群老年人,他们能完成水稻收割任务吗?
怎么没有年轻人来收割稻田。”
苏河也很意外汉中农场这里的情况。
怎么全都是老年人,没有年轻人存在。
农场是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土地,他们都是农业工人,农场的土地不对农民进行分配。
农场的作用,主要起调节作用和托底作用。
现在的农场就为了调节农作物市场,试验新式的良种和种植技术。
强制给百姓推广一些,新种子和新种植技术,他们会非常抵触。
但有农场作为示范区,让百姓见识到新技术的强大。
之后再推广新技术,就变得非常容易。
主要河道为了防止洪涝灾害,都需要留有泄洪地点。
各大农场,就安置在这些重点地带,优先充当泄洪地。
王壮听到秦王殿下的问话,他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秦王殿下,您打下四川之后,户部就安排原先收拢的流民,分配到四川。
他们能在四川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农场的青年,全部赶去四川,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现在留在农场的人,都是失去家人的老年百姓。
他们在农场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现在收割,他们用机器还能完成。
等到春耕的时候,劳动力就会短缺。
我已经向上面打报告,我估计秦王殿下还没有看到。
和我们一样的农场,还有很多。”
苏河点点头,表示他记下了这个事。
“这事儿我先记下,会安排人员到农场,你们快去收割水稻,别耽搁粮食入库!”
苏河准备把一些归化的土人,优先安排到农场中,让他们彻底归化。
让他们和农场中的汉人通婚,通过华夏文明强大的融合力,把他们融合成汉人。
王壮听到秦王殿下的吩咐,立刻带领汉中农场的百姓,赶着牛车下田收割水稻。
水稻田现在没有完全干透,牛蹄子踩在水稻田中,陷入淤泥里。
老黄牛作为耕牛,早已经适应这种情况,它在水稻田快速的行进着。
老黄牛拖着收割机,快速收割着稻田的水稻。
赶着牛的老年人,看到收割机刀片有些高。
他拽停大黄牛,调整收割机器刀片的高度。
“架。”
他一抖缰绳,老黄牛继续在稻田中移动。
水稻收割机锋利的刀片,轻易割断了水稻秸秆。
它们经过水稻收割机的梳理,整齐的倒在收割机的两边。
后方有农场的农民,开始把倒下的水稻捆扎起来。
搬运到后方的牛车上,拉到农场晒谷场,那里有脱粒机对水稻进行脱粒。
张祐枫看着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场景,震惊道:
“现在收割水稻,竟然变得这么容易。
这些老年人可以使用机器,轻松收割水稻。
那百姓家里的农妇,他们也能使用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
这样一来,剩余的青壮,就能投入到更多的重体力工作。”
钱富文站在张祐枫旁边,听到他的话,道:
“现在还不行,收割机的价格太高,牛的价格也很高。
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收割机,他们依然选择用艰苦的劳动,用镰刀收割自家的田地。
但现在也有些富农,购买收割机,其他人可以租用他的服务。
很多人用一笔不多的钱,让富农帮忙收割田地。”
苏河听到他们两人的谈话,道:
“钱爱卿说的对,现在收割机成本太高,效率也有些低。
百姓们收割田地,还是以人力为主。
百姓传统思想认为自己的劳动不值钱,让他们出钱购买收割机服务,略有积蓄的人家也舍不得。
现在不想自己下田用镰刀收割,雇用收割机帮忙。
主要是村中做小生意的富户和之前的士绅。”
苏河说出各地调查上来的报告。
现在收割机,在百姓之中使用率很低。
别说是现在这种简单的收割机。
哪怕后世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收割机。
华夏大地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时,机械收割价格又很低,农民这才选择使用收割机。
乡村中使用最广泛的机器是脱谷机和碾米机。
人力脱谷的效率太低,脱谷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不趁着天气好,完成脱谷工作,对粮食进行晾晒,粮食很容易发霉。
舂米太过劳累,效率也极低。
村民们宁可用这个时间出去打工,他们也绝不会自己舂米。
他们把水稻和小麦交给乡里的小型碾米厂,十几分钟就能加工完。
苏河带着文武官员,观看一会儿水稻的机械收割。
他对众人说道:“我们去前方小麦田,看一看冬小麦种植。”
苏河说完,他先登上马车,前往冬小麦种植基地。
其他官员也登上马车,跟着苏河的马车走。
文武官员非常多,他们按照职位和等级,几个人乘坐一辆马车。
田文恒坐在一辆宽阔的马车中,他周围的十几个人,都是六部尚书或是侍郎。
卫生部尚书是王后娘娘,今天没有来,其他尚书和侍郎都在这里。
他冲着众人抱了抱拳,询问道:“在下才疏学浅,不懂冬小麦是什么?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知道,冬小麦是哪种作物。
我活了三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听说,有小麦能在冬天种植。
冬小麦应该不是冬天的小麦。
我听说红薯就产自东方一个叫做美洲的地方。
冬小麦是不是也是一个产自东方,它是东方的小麦,简称东小麦。”
户部尚书张德志认可这个分析:“我觉得田侍郎说的对,小麦不可能冬天种植。
这应该是东方的小麦,不知道这种东小麦产量怎么样。
如果它们真的能达到红薯的产量,那真是天下万民的幸运。”
他们作为秦王府的高官,知道如果有高产品种的小麦,这意味着什么?
秦王府推翻大明朝,将会变得毫无困难。
苏河的马车在前方行驶,车上有王仲策、苏五牛、李凤鸣、文景明等文武高官。
王仲策上车之后一直在想冬小麦。
他向苏河问道:“秦王殿下,科学院已经搞出来冬小麦了。”
王仲策知道冬小麦的存在,他第一次听苏河说,要在冬天种植小麦。
他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冬天怎么可能种植小麦。
种的小麦,那不是要全部冻死,这完全是劳民伤财。
王仲策劝说过苏河,让农民大规模种植冬小麦,损失惨重会影响百姓对他们的支持。
苏河却说他要先试一试,确定冬小麦能种植,才会考虑大规模推广种植冬小麦。
进攻四川之前,苏河就让苏长胜在主要小麦产区,河南山东等地。
寻找有经验又识字的农民,同时收集各地的小麦良种。
在汉中和宝鸡那里,找到两块适合小麦种植的田地,对冬小麦进行试种。
严格遵循对照法。
每一块田,都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和种子进行实验。
通过穷举法这种笨办法,摸索出冬小麦种植技术。
苏河不能直接拿出,后世的冬小麦种植技术。
后世的种子经过改良,肥料充足种类繁多,施肥方法科学。
天气也变得更暖和。
现在完全不同,处在小冰河时期,天气比正常年景都要冷一些。
这里的小麦种子都是普通种子,又没有种类复杂的肥料。
土地积温也和后世不同,用同一种种植技术,根本种不出冬小麦。
冬小麦种植技术,在清末时期,才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主要是黄淮地区。
现在没有冬小麦种植技术,只能靠手下的人慢慢摸索。
苏河听到王仲策的询问,开心的回复道:“李大江在四五月份,就开始陆续收割冬小麦。
他一直在观察不同情况下小麦的产量,找到适合现在天气的种植冬小麦技术。
为了保证冬小麦绝对安全,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他让死囚连续几个月,吃不同的冬小麦,又让汉中医院的医生协助。
终于找到一种产量高又适合食用的冬小麦品种。
李大江冬小麦种植技术探索获得巨大进步。
他现在已经探索出一条冬小麦的种植技术。
今天准备开始种植冬小麦,我带大家一起去见识一下冬小麦种植。”
带有弹簧装置的四轮马车,行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车内的行人感受不到颠簸。
他们聊着冬小麦,很快就来到冬小麦种植基地。
苏河走下车,看到数千亩已经犁完地的麦田。
这里有很多穿着囚服的犯人,正在赶着牛,通过小麦自动播种机,在种植小麦。
冬小麦种植基地是严格保密的单位。
这是苏河让华夏大地,度过小冰河时期的杀手锏之一。
足够的粮食,也能保证底层百姓能吃饱饭。
华夏的百姓能吃饱饭,不会去造官府的反。
需要保密的东西,只有种植冬小麦产生的专利和研究冬小麦的方法。
也不是防备大明这种封建王朝。
苏河要防备的对象,是现在技术已经走到华夏前方的欧洲各国。
冬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冬小麦之后。
这就是一门公开的普通作物种植技术,任何势力靠一点手段就能获得。
但研究冬小麦的方法和数据,却是万金不换的珍贵资料。
他们发放的冬小麦种子,只适用于华夏秦岭黄淮地区。
在其他东小麦种植区,这种种子就不太适合生长。
技术如果泄露,西方就能培育出自己的冬小麦品种。
冬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大江,已经提前得知消息,秦王殿下要带着文武百官,来视察冬小麦种植。
李大江一直在基地门前等待,他看到苏河他们下车。
他走到苏河前方,鞠完躬,恭敬地说道:
“微臣李大江欢迎秦王殿下视察小麦种植基地。
欢迎各位同僚,来参观小麦种植基地。”
他一个地里刨食的农民,没想到会受到苏河这么重的礼遇。
士为知己者死,他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回报苏河。
“李爱卿,请起身,你的功劳极大,你一定会名流清史。
冬小麦大面积种植,你将会是第一个进入祖庙供奉的当代人。”
苏河看这李大江,他非常满意这个人。
李大江,河南人。
他今年三十七岁,是一个屡试不中的秀才。
又得罪了权贵,导致他在城中活不下去。
只能回到乡下务农,在乡间又专研务农,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结合实践,种植技术比很多老农要强。
他学习古代众多农业书籍,种地的亩产要比寻常人高。
李大江还把技术传授给其他人,在当地的威望很高。
苏长胜搜罗种地人才,他的手下把李大江一家全都带到汉中。
苏河向文武百官介绍李大江。
“这位是科学院院士,小麦研究所所长,冬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大江。
一等伯爵爵位,科学院院士享受一品官员待遇。”
众多官员惊讶的看着李大江。
他们没想到这位不起眼的老农,竟然是一位伯爵。
受封高等贵族,可是需要不菲的功绩。
一名商人交税再多,他也只能是一名勋爵,没有办法成为子爵。
科学院这个衙门,直属于秦王府负责,很多人都不清楚它的作用。
没想到科学院院士级别这么高,院士就享受一品待遇。
现在整个秦王府文武官员,也只有三个一品。
首相王仲策正一品、都督府副都督,四川都督府都督苏熊正一品、都督府参谋部参谋长李凤鸣从一品。
秦王府有实权的内阁首相和贵族体系,苏河就取消很多加衔,一品官员是最高的官员待遇。
苏河看着文武百官都很震惊的样子。
“李院士,你给众人讲讲冬小麦,让文武百官评判一下,你这个科学院院士,该不该封。”
“微臣遵命。”
李大江听到苏河的命令,他开始给众人讲解冬小麦。
冬小麦就是在冬天种植的小麦。
这种小麦生命力很顽强,哪怕冬天踩踏,经过霜冻雪埋,它也不会死亡。
来年春天之后,生长的更加旺盛。
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冬小麦就能成熟,收割冬小麦。
清理完麦田,小麦田可以接着种植红薯或是各种蔬菜。
田文恒听完李大江的讲述,瞪大眼睛,惊喜的说道:“李院士真是神人,竟然能在冬天种出小麦。
第二年夏天,就能开始收割小麦。
小麦收割后,还不耽搁种植其他粮食。
这能把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
这等于我们北方也能像南方双季稻一样,种植两轮粮食,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我觉得只封一个伯爵,无法服众。
请秦王殿下,加封李院士,至少要封为侯爵。”
李大江连忙开口说道:“秦王殿下想封我为公爵,被我给拒绝了。
现在冬小麦没有扩大种植,不知道大规模种植后,具体情况会怎么样。
提前封赏我,这让我受之有愧。”
苏五牛好奇的询问道:“李院士,五月份冬小麦能收割,那能不能再多种植一季春小麦。”
李大江回应道:“根据我的实验结果,在汉中郡和宝鸡府这里不行。
现在天气太凉,田地的积温不够。
河南那里都不太行,我估计山东南直隶北方,可以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
苏河听着李大江的回答,这也与他前世的印象相同。
后世河南和比河南纬度高的地区。
种植一季冬小麦后,都开始种植玉米。
现在还没有引进玉米,只能尝试种植红薯,保证粮食的产量。
“众位爱卿,冬小麦才是社稷之本。
我带领大家,亲自体验种植冬小麦。”
苏河带着文武百官开始下田。
现在基地这里的冬小麦种植,都采用耕牛拖着机械厂研制的小麦自动播种机。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冬小麦的种子,倒进播种机的料斗里。
这种简易流程,绝不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
苏五牛像小麦播种机的料斗里,倒这些冬小麦种子。
看着耕牛拉着小麦播种机,在田垄上种冬小麦。
他突然看到一道身影,很像他儿子苏林。
苏林被关进大牢中,苏河专门与他说,要对苏林进行劳改教育,不能让他长歪了。
禁止家属进行探视。
他看到苏林小小年纪,背着一个竹篓,艰难的用瓢舀着种子,向小麦自动播种机料斗里倾倒种子。
他现在脸上已经没有桀骜不驯的表情,改造的非常到位。
苏河象征性的播种了一会冬小麦。
他就带着李大江走近房间中。
“冬小麦的产量怎么样,今年推广在所有农场推广中小麦,种子的数量够吗?”
李大江听到这个问题,他认真的回答道:“秦王殿下,冬小麦产量,和现在春小麦产量差不多,没有多大差别。
具体情况,还要等到大规模种植才能统计出来。
我们储存的冬小麦良种足够。
汉中和宝鸡两片冬小麦种植实验田,我们实验六十九个小麦品种。
并对每一种小麦,给予不同的照顾。
通过对照试验,选择出产量高又抗寒抗倒伏的冬小麦品种,作为推广的冬小麦品种。
其他品种,有的无法忍耐冬天的寒冷。
有的生长速度太慢,种这种冬小麦,就无法种植红薯。
大部分冬小麦产量太低,比常规小麦平均亩产差了二三百斤。
大部分试验结果,在麦苗生长期就能观察出来,这些品种完全无法适应冬天生长情况。
对这些已经失败的品种,我们立刻铲掉,补种其他成功的品种。
这些补种的冬小麦,收割时间较晚。
但它的麦种品质,与早种的冬小麦一样。
我们冬小麦种植基地储存的小麦品种,足够满足宝鸡府和汉中部分地区的冬小麦种植。”
苏河听到冬小麦种子足够,他就完全放心。
下令适合种植冬小麦的农场,在李大江团队的指导下。
用推广红薯种植的方法,全面推广冬小麦种植。
本文网址:http://www.xsphw.com/xs/2/2019/21567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sphw.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