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章 品《维摩诘经》(44)

推荐阅读: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模拟长生路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人族镇守使万相之王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是仙

    “一切”包括了善法、恶法、不善不恶法,世法、出世法。学大乘道的人要敬事一切,“起除慢法”,除掉了我慢,没有我,也可以说,一切人、一切事都变成我,我应该替大家服务的。
  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
  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
  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我几十年经验看人,有的人对我尊崇得不得了,但是他自己有没有真的学法?
  没有,都在我慢中,总找一个理由解释自己的我慢,因我慢引起不精进、心行错误。
  “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人抓得最牢的三样东西,叫做三坚,就是身命财。
  身就是身体,也就是我,是我慢的根本。身体还不要紧,命最要紧,假使你生病了,要把胃割掉一半,否则就会没命,那你只有割了,身体不如命要紧。财也一样要紧,要割的时候,赶快去缴费,割完以后会想,真可惜,花了那么多钱。
  这三样东西,一切众生都抓得很牢。
  要能舍,就是真正的三坚法。
  “于六念中,起思念法。”大小乘修行法门十个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六念就是十念的前六念,请问我们有念念在这中间吗?才没有。
  就坐在这里听经,心中也没有念佛法僧,都在思念别的事,没有在这六念中起思念法。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六和敬是我们在团体中最重要的相处之道。
  和尚是僧,有时被人故意念成“憎”,成了仇恨的意思。
  僧伽就是僧团,出家人谓之僧,修道的谓之伽,出家的团体总称叫僧伽。
  三皈依中,皈依僧是皈依僧伽的意思。
  僧团不一定指出家,在家真正发心修持的也算是僧团。
  僧团相处有六和敬,就是六个条件,彼此和平相处,没有闹意见,互相尊重。
  这个敬就是“敬事一切,起除慢法”的敬。
  我们从经验知道,只要几个人相处,乃至两个人住在一起,就不得了,别人都是混蛋,只有自己是个好蛋。
  人与人相处能够做到六和敬,然后再扩充到这个社会,就天下太平了。
  什么叫六和敬?
  第一是“身和共住”,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解释成:不打架就是身和,没有一个生病的,四大调和,每人都精神饱满,无病无痛,彼此客客气气。
  身也包括面孔,没有坏脸色给人看也是身和。
  中国的大庙子一进山门就看到弥勒菩萨的笑脸,学佛就先学拉开嘴巴笑,先学假笑也好,慢慢神经拉开了,看到人就笑,总比哭好看嘛!
  我最怕看到人们整个人绷在那儿,这是学佛的样子吗?
  一点都不能使人喜欢,我看了就讨厌,笑脸总可以吧?
  学佛第一步先学中国的弥勒菩萨,肚子大包容大,脸在笑。
  这个都学不会就是身不和敬。身不和怎么共住?
  身体还要注意衣冠整齐,生活整洁,自己生理行为每一点都要搞得干干净净,不使人家讨厌我。
  最难的是,即使别人做不到,你也要容纳他,能做到就不得了。
  不但学佛,与同事之间也能够做到才行。人与人之间就是相处不了,身不能和,因此就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出家要生活在一起,第一就要学六和敬。
  居士也一样,自己既然晓得缺点,就自己找一个山头,孤峰顶上,气吞诸方,不要说人来不到,就连鬼也来不到,那连八和敬都做得到,要发脾气可以一个人对着树发,那气地出了,多舒服啊。
  这样你也做不到!我那时一个人住峨嵋山顶,“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那个境界就是如此,连一和尚他不用。
  这六和敬真做到,天下就太平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做到了。“身和共住”我们谁做到了?
  每个人身体都不调和,多愁多病之身,都要别人照应你,你照应不了别人。
  所以佛说多拿医药布施,他生他去世就无病无痛。
  我就有这种同道人,活了七八十岁,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伤风感冒,健康得不得了,也不学佛学道,不知道多值得羡慕。
  六和敬第二是“口和无诤”,不讲伤害人的话,即使骂人也要有骂人的艺术,而且还要看对象。
  举过例说:像我骂陆居士骂了几十年,可他从来不生气,再怎么大声骂他,还是一张笑脸,我真佩服他。
  他对我是口和无诤,这难啰!你观察这世界上很多人的长处是值得学习的。
  在同道中有的人嘴就不和,本来很好听的话,他讲的就不好听,真奇怪了。
  再不然,那最厉害的故意找些好听的话说,但是那些话一听就晓得,很讨厌。
  这口要和是要会讲话,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人家的意见调和了,这是高度的道德修养,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口业也是修来的,你前生没有修口业,口德不好,你越劝,人家越要打官司。
  有的人一来,骂了两句,“搞什么名堂!不成样子!吵个屁!我请你们吃饭去”,别人就不吵了,毫无道理的几句话,也就解决了。
  这就是他前生修口业,有威德。
  所以要修口德啊!这是其一。
  其二,嘴巴上吵来吵去没有什么事,一句话空的嘛,却抓得好紧,心里生气好几天,不只把脸气绿了,还气乌了。
  尤其两夫妻之间的争吵,到我这儿来诉苦,我肚子里都打好分数了,两个都不是好东西。
  为什么?口和就无争论嘛!
  不过你们在劝夫妻不和的时候要注意,他们讲另一半的不是,你可不要附和,他们回头和好了,就会说起你这个中间人的不是了,这是实际的例子。
  口要和才无诤,这就是修行嘛!你不要以为是空话,你只会南无有什么用?
  所以大家要反省,有几个人是随和的?
  同我一样,一开口就使人讨厌就糟了。
  第三是“意和同事”,我们处在日常生活要注意,嘴巴不和还容易,有时口里说点假话,唉呀!我对不起,抱歉……
  可是肚子里却梗着,这会梗出病来的,真的哟!病症就是与生闷气有关的。
  非常内向的人,你打他都不放个屁的人,然后脸上发青发乌,在里面生气,将来百分百得病症。
  另一种是脾气非常大的,也有肝病的嫌疑。
  中国人肝病特别多,就是喜欢在心里头生闷气。
  因为这个民族很奇怪,表面上有个假面孔的,装作没事,心里却生闷气。
  意如何做到和,不但和,而且要能与人同事,能与人共同生活。
  家庭也是如此,你看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意见会相同吗?绝对不会。
  现在讲代沟就是意不合,意和就没有代沟了。第四是“戒和同修”,这个戒不但是戒律,也包括生活上的习惯。
  譬如爱干净的和不爱干净的,就不容易处在一起。
  像我是非常爱干净的,而且爱整齐,我的东西不喜欢别人乱动乱放,有人拿了不好好放回去,我就心里讨厌,这就是一种不和。
  但是真碰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真把我东西搞乱了,你斜眼一瞪,他笑一笑,也算了,你就要想,这东西最后是会坏、会没有的,就没有事了。
  所以戒和才能够在一起同修。戒和,照一般的解释是大家的戒律一样的好,这怎么可能吗?
  好,差一点。
  差一点好一点要能和最难,你看六和敬除了和还有敬,敬就是要尊重人家啊!这样才能共同修行。
  第五是“见和同解”,见就是意见观念,人与人之间意见会不同。
  不要讲别的,没有一对夫妻的意见完全是相同的,但也因为两人的面貌不同、个性不同,才能结婚,完全一样是不能结婚的,结了婚会早死一个。
  吵吵闹闹的反而可以吵一辈子,吵完了又没事了。
  这种情况我看得多了,如果一直吵架的老伴走了,剩下的一个没有吵的对象也就差不多了。
  见和是见解相同,如何沟通来达到见和是很重要的修行。
  第六是“利和同均”,利不只是钱,连睡上下铺的人之间也有利的问题,这是个比方。
  利害关系之间能够和平相处是同均,平等平等。
  发挥起来也包括社会问题,这六和敬在佛经中是应用在僧团的生活上,实际上你们想想看,扩充起来,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其中。
  你们天天要写佛法的文章,就不晓得发挥,把六和敬这么伟大的佛法,只用到僧团中,太可惜了,这是佛的真正教育法,天下太平的大法。
  现在问你们一下,六和敬从哪里做起?……
  还是算了,我帮你们答吧!
  六和敬有两层意思,要先从内心做起,身、口、意从个人自我做起,戒、见、利从行为扩大,由内而到外,人人自动自发,这是真民主,真自由,也是真佛法。
  这些大文章不去写,一天到晚钻牛角尖,做什么学问?
  世界不能和平,主要问题不在政治制度或是学术文化,而是在每个人内心能不能和平。
  因为做不到此心的和平,此心不能了、不能度,要想求家庭、社会、国家、天下能够和平,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这是人类文化的大问题,所谓人类文化,包括了一切宗教、教育、哲学、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等,不只是博物馆的古书,或是什么歌舞才算文化,文化包括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和习惯。
  如果六和敬能做到了,也许这个世界就能够太平。
  但是很难,坦白地说,连所有的宗教团体,人与人之间相处,都做不到六和敬。
  如果有任何的团体可以做到六和敬,他们就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可以称作是真正的僧伽。
  《维摩诘经》上告诉我们:“于六和敬,起质直心”。
  人怎么能做到六和敬的要求呢?
  《维摩诘经》说:“起质直心”,质是朴实,老老实实,不虚伪不作假。
  直,是不转弯,不整人,不害人。
  质直心就是朴实、不弯曲的心。
  有些同道讲话常挨我的骂,他说起事情来不直,转了半天的弯,本题都没说到,我又忙,其实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嘛!又有的人喜欢讲些讨好的话,有弯曲心,我一听就知道。
  不需要向上讨好,因为要讨好,常常会做错了事。
  什么是质直心?你们自己的心理都检查不出来,常在起心动念的下意识里另有目的,这是阿赖耶识带来的,也就是业力,自己都不知道,因为无明嘛!假使你能找得出来,就是修行人了。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你因为依六和敬修正自己的行为,就能渐渐地生起道心。
  “正行善法,起于净命。”要如此自处,如此处于团体中,才是正行善法,这叫作正行法门。
  早晚课一开始都叫你修《华严经》的净行品,净行做到了才是净命,生命才是清净庄严。
  这些都是道德的完美CD是法布施、法供养,都是修法啊!
  你以为要用密宗的方式传你个咒子,教你个手印,你嗡啊嗡地念才是吗?
  这些密宗方法我多得是,但是我一概不用,也不传,这都是小法,大法都在这儿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密法?
  做不到,听不懂,就是大法。
  有形的密法很容易,像我们把千古不公开的密宗手印都印出来了,每个手印都是手语,就像是聋哑人使用的,我们用来和菩萨通话,但是这些是密教,而不是密法。
  真正的密法就在显处,在明显的地方,可是你不懂。
  手印是修法,结了手印,至少你的手被拉住,就不做坏事了,十根指头就是自己生命上十条大的雷达网,可以跟法界菩萨相通的。
  当然有些人指头生得短,有的手印把指头扳断了也结不起来,这也很苦。
  那什么是正行?
  以大乘菩提道来讲,正行是很难的。
  你拜佛算是正行吗?
  不是。
  吃素算是正行吗?
  不是。
  守戒算是正行吗?
  不是。
  六度万行算是正行吗?
  也不是的。
  戒定慧算是正行吗?
  都不是的。
  三十七菩提道品算是正行吗?
  都不是!
  没有一样是的!什么才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悟到了本来自性清净,无修无证,那才是正行。退回来说,什么是正行?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三十七菩提道品中的八正道才是正修行。大家不要以为自己在修行,谁在正修行?除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以外,没有的。我们只不过能说是在学习正行,譬如拜佛、吃素、六度万行、戒定慧都是修行的加行法,一切都是加行法而已。
  再讲善法,善法是证得菩提,起心动念无一不善。真正的善法是净土,内在心的净土,外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因为正行善法,我们的生命活在世界上才算是净命。这个世界叫做五浊恶世,五浊中有一浊是命浊,所以不是净命。能把我们的生命,还不只是这个身体而已,转成净命,只有靠正行善法。五浊恶世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心净欢喜,起近贤圣。”
  接着上面一句,“正行善法,起于净命”,能做到,于中起欢喜心,亲近善知识,就是亲近一切有成就的圣人、贤人。
  在中国的儒家文化里,孔子是圣人;孔子的弟子三千人,其中了不起的有七十二贤人。
  佛法的圣贤有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做到这三位才够得上佛法所称的贤人。
  十圣是初地到十地菩萨,十住之前有十信,那还是预备班。
  三贤是修菩萨道的资粮,有了累积资本才可以开始修行。
  十地是正位。
  好了,这个里头一共分五十几位,等于是五十几层次,我们还在门口没进来,十信都不够。不要才学了几天佛就“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傲慢起来了,那是释迦牟尼佛,不是你。
  要想亲近善知识有一个条件,要心净。但你的心不净,不是上面所说的“质直心”,是说你的心都有所夹带。
  好像很多人学佛打坐,目的是身体好,那你去吃药去运动不更好吗?
  动机不对,有所夹带,认识不清,做不到心净。
  怎么样叫净心?
  就是善念不起,恶念也不生,念念清净,念念在空,修净与空的三昧,引起自心欢喜。
  我常说你们不要成天绷紧着脸,要学中国的弥勒菩萨像,一脸笑容。
  有一副对子最好的,你不要只把它当文学,它就是佛法,“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你做得到吗?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们就可笑啊!
  讲什么《维摩诘经》啊!
  道家也有两句话值得参考:“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每天都是欢喜的,自然阳气充满。
  你纵然好像是起了欢喜心,只是凡夫的欢喜心,是亲近不了善知识的。
  在心境中有充满法喜的欢喜心境界,才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善知识、亲近圣贤。
  很多同道修法、拜佛修持很久,好像诸佛菩萨都没有感应。
  当然不会有感应,因为你没有做到心净的关心。
  就是子女向父母亲讨点钱,也得说几句好听的。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
  这虽是笑话,但是我们自己反省,一天之中能有几分钟几秒钟,对佛法起了欢喜恭敬心?
  没有吧!可能在家人反而比专门修行的人还恭敬一点,为什么?
  在家人是用做生意的心理嘛!
  他忙了一天然后烧枝香,那一下是很诚心的,要发财、儿女好……
  我要是菩萨就不理他,本钱花得太少了嘛!用不敬的心理来求感应是行不通的。
  “不憎恶人,起调伏心。”学菩萨道的人,上要亲近善知识,下要“不憎恶人,起调伏心”。
  对坏人也要慈悲他,怜悯他,即使这个人真正不好,也不要憎恨他。
  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度,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调,是协调,伏是降伏,使他转成善心。
  你看在大丛林下,佛菩萨的莲花座下是些什么人在呢?
  当然它是表法,都是些金刚、饿鬼、死尸、毒蛇,尤其是密宗的画像更是如此,莲花宝座都靠它们扛的。
  万一我成佛了,这可是假定这么说的,我都不忍心让你们这些弱不禁风的善人来扛莲花座,我就需要他们这群很勇猛很坏的来扛。
  你看佛像就懂了,就悟道了,因为世界上有坏人,所以要佛来教化他们。
  没有坏人,要他来成佛干嘛?
  要了解这个精神,佛菩萨的宝座下面都是恶鬼扛住的,决不是善人来背的,你们善男子善女人还是回去吃饭,打坐睡觉吧!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出家是为了证得菩提成佛,因为出家所以能摆脱世俗很多的障碍和拖累,能够专心一致去修法,找出自己的本心,而起深心。
  可是大部分人出家是偷懒法,逃避现实,当然偷懒法也是八万四千法门之一法,真的,不是说笑,你看有好几个禅宗祖师都是以懒法成道的,但是你没有那个本事学。
  为什么要出家?是为了起深心。
  这个深心在佛典上经常出现,《楞严经》的偈子: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剎
  实则名为报佛恩出家不是让你来偷懒的。
  什么是深心?
  非常值得研究。
  一般在家的大学者,好像欧阳竟无、熊十力师徒,我与他们是忘年之交,还有好几位,包括王恩洋、吕秋逸等人,他们虽然是在家人,可是终身不娶,所以他们学问成就是这样扎实。
  出家法不要讲戒律了,用中国道家的观念,黄石公的《素书》所讲:“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为什么要出家?
  也就是要离情弃欲,离开世间一切情感的困扰,抛弃世间一切的欲望,这样就摆脱了一切拖累,可以专心一致用功。
  讲到出家的大师,像是太虚法师,我年轻时都见过的。当年我们学佛,比你们这些人调皮多了,你们是希望他们离开远一点。
  我们当年碰到这些真修行的法师,不顾一切,敢在大街上就跪下来拜。
  但是当时对太虚法师,虽然他盛名传遍世界,我们看到他却是不理的,觉得他只是讲讲佛学的,没有修持。
  一直到了后来,我才跟我的老师讲,“先生啊!我们看错他了,太虚法师是有修持的。”
  老师还把胡子一拉,“哦?真的啊?你有何所见?”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太虚法师坐马车回京都,京城欢迎他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很多还是很有地位的人,是他的弟子。
  他威风也大了,连京都国府林森都亲自拿着香,率领文武百官跪在码头迎师父下船。这些大法师受人尊敬拥戴,真是菩萨各有各的眷属。话说太虚法师,乘火车一到南京,他老先生下了车尿急了,不管前面的军民男女人等,转过身把袍子拉开就小便,状若无人,尿完了旁边跟着的人就对他说:「师父,他们都来欢迎你的。」他说:「噢!好!阿弥陀佛。」我看到这一点,心想,哎哟!这位和尚不得了啊!他对这所谓的荣耀没有动过念头,他无所谓,管你那么多男的女的,袍子拉开来就屙尿了。有些老太太女居士都不敢看,他可自然得很。你不要说他得什么大定,就算是个昏沉定也不得了啊!目中无人,都空了。这是一,因此我就开始注意了,觉得过去多年对他的成见太深了。
  太虚法师的左右不用小和尚,也不摆威风,他一辈子那么多著作,全部精神都在佛经上,真是发起深心的。他旁边只用两个在家人,那时候叫茶房,现在叫服务生,他给人家薪水的。那么多人来皈依他,膜拜他,都要给供养,他一辈子持戒律不摸钱的,都是由茶房捧进去了,太虚法师决不会到后面问茶房收了多少钱,用出去的也问都不问,这都是我们所见到的。
  讲这些故事给你们听,不要说他的修持如何,就算不修持,他昼夜都在经典上,在佛学的学理上专修,就了不起了。所以,「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啊!不只是你们,许多国内外的教授来了这里,我都把他们当小孩子,不只是年龄,也是学识,为什么?现在人读书做学问,都没有发起深心。学佛更是要起深心,也就是戒定慧三学都要深入。例如你们都受过戒的,我只要一考你戒,就绝对答不出来,你二百五十条戒都背得出来也还是不懂戒,为什么不去研究大藏经的律藏?古人说:「为求无事披袈裟,披了袈裟事更多」,为什么事更多呢?更要精进,昼夜专心一致在求道,找出这个深心来。出家人不清楚这个观念的,就是在逃避现实,非出家法也。
  

本文网址:http://www.xsphw.com/xs/1/1844/19935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sphw.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