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章品《维摩诘经》(27)

推荐阅读: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模拟长生路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人族镇守使万相之王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是仙

    所以《维摩诸经》还是没看懂嘛!真为学佛法,求个,能知道不在身上、不在健康长寿上、不在内外中间,能不贪躯命的,这个世界上还真不多。
  对佛法的认识,首先一定要正确,所以禅宗讲见地。
  沩山禅师告诉仰山两句重要的话:“祇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眼正是讲见地,就是观念要正确,行履是功夫。如果观念不正确,你的功夫做得再好也没用。
  只在身上做功夫,这个肉体是有生老病死的,会过去的,不是佛法。
  如果见地对了,行履也有,这个肉体虽然会过去的,但是比较少病少恼。
  要想做到无病不死,是要有特别法门的,但是连佛自己都不肯去做。
  所以佛与佛相见,还要互问“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
  你们年轻法师学了这一句,将来彼此写信也可以用上,可是不要讲“信徒”易读否,那是神权用语。佛教用的是“信众”,众生平等,顺便一提。
  “夫求法者,非有受想行识之求。”受想行识是五蕴,我们都知道的。
  简单地为新来的同道讲一下:受想包括物质、生理方面,四大都是受想。
  受,是感觉方面,身体和心理有感觉谓之受。
  想,是心理的思想。
  行,包括了肉体与心理内在的思想,还包括外在的空间和时间,行是一种动转,宇宙万象随时在动,分秒不停。
  打坐虽然入定了,心脏还会跳,血液在循环,就是行阴没有停,到三禅以上气住脉停了,行阴还不能真算停止,只是暂时用自己的功力把它切断而已。
  这就要了解唯识的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那是意志控制不住的。
  换言之,生命的原动力是行阴。
  识,八识都属于识的范围,这里有专门的课程研究《成唯识论》,现在不多解释了。
  所谓五蕴,包括了生理与心理,包括知觉与感觉,这样讲就比较容易懂了。
  五蕴,是五个区分,代表了生命的身心全体。
  维摩居士说,真正想求法的人,不在受想行识上面去求,也就是说,不在身心上去求法,刚才也说“不贪躯命”。
  “非有界入之求”,“界”是佛学名辞,共有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是生理的各种机能的六根,声香味触法,是外在与生理机能相对的六尘,六根与六尘中间有界限吗?
  没有的,眼睛看着手表,马上就看见了。
  眼睛与手表之间真没有界限吗?
  绝对有的,用中文说是“间不容发”,连根头发那么细微的距离都谈不上,研究物理的人就知道,这中间是有界限的,所以佛法定十八界不是偶然的,不是理论上的差别,是有实际上、科学性的差别。
  所以,六根六尘、加上中间的界限,共有十八界。
  这个界限中又有个秘密,佛法为什么说有十八层地狱?
  这个属于数理哲学的范围,与易经的数也有关联,佛法说的各种名辞数目,七觉支、八正道等,这数目字都不是乱定的,其中有最高深的道理,因此学过数理哲学的人,学起佛法就很容易。
  “入”是十二根,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有时又叫六入,但六尘和六入又不一样,古代大师翻译时非常痛苦,用尽心机,不过用六尘比较文学化,用六入则科学化。
  你看着手,究竟是手进入,还是到手这儿?
  这是个问题。人要这么问,学佛的人要参就得这么参。是手在放它形象的光,进入我的视觉,然后视觉神经到脑,因此才了解到有手吗?
  还是眼神经放射视觉到手,才觉知到手?有人可能觉得,这么参太啰嗦,看见就看见了嘛!
  但是真学佛的人,应该要在这里参究。翻译成六入就有根尘进入的作用。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真好,这里六个字概括了十八界六根六尘,我们表面对佛学名词熟练,一看就懂。
  但是假定把《维摩诘经》翻成外文还是这样翻的话,是绝对不通的,将来一定会有用外文翻译中文佛典的,现在也有些人在做,都很粗浅。
  我可以预言,三五十年之后,是大翻佛经的时代,如果照鸠摩罗什法师的中文直翻成外文是不行的,愈翻愈不懂。
  梵文同西方文字一样,一句一句非常啰嗦,到了鸠摩罗什法师,晓得中国文化怕烦琐,就浓缩成一句话带过去了。
  一部《大般若经》六百卷,非常长,其实浓缩成中文二卷也够了,可是玄装法师不敢浓缩,就成了六百卷。
  根据维摩居士告诉舍利弗,所谓真正求法,不在其他上求,你们打坐看到光,不要觉得有什么,同佛法不相干,是你用功经过的境界。
  记住《楞严经》的话:“不作圣心,名善境界”。碰到好的境界,不要认为自己进步了,得道了,这才是好事、才是进步。
  “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如果看到光、气脉动了、或者见到佛菩萨现前,自以为了不起,那就叫走火入魔了。
  为什么抓住境界就是魔道呢?《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住即受群邪,即入魔障。
  所以真正佛法,不在其他方面上求,不在受上求。问题解决不了,气脉通不过,坐着马车自己人都不见了,就害怕了。
  这是个感受,是一定的过程,中国儒家讲变化气质,不只是理论讲的,是在做功夫上,气是气机,质是身体物质,修养好了的人身体硬是会变化,脱胎换骨。
  道家讲就是气脉变动,到某个阶段才会如此。
  修行用功,胆子不要那么小嘛!
  我自己经验,走在路上忽然走不动了,现在人可能会认为是心脏病发作了,或中风了,我就不管它的,走不动就死在这儿,万一被车子辗过去都无所谓。
  有时甚至走着走着,觉得身子倒过来了,头在下脚上,我都不理。
  碰到这情形,我把身体一丢,“不贪躯命”,充其量殉道而死。
  这些事说明,我们做功夫都被身体感觉困住了,所有修持方法也都在感觉上打滚,这就要注意了。
  应该照见五蕴皆空,不要搞受阴境界。
  我们参禅做功夫,多半是在想阴里做功夫。密法的各种观想都是意识境界,在想阴里。这种路线对不对?
  不能说不对,理由等一下再讨论。
  至于行阴就不太容易懂了。
  举个例子,有位同道本身是教书的,他一边学道家,一边学佛,走无为路线。
  他喜欢读《大般若经》,他说有时念着念着就到了一个很好的境界,自己都讲不出来,那时他经也不念了,这一舒服真万缘放下,空灵境界可以维持好几天,他就怕自己走错了路。
  我说这很好,就这么走下去。
  这还是行阴境界,不过他不作圣解是对的。
  识阴境界更难懂了,非要有很深的禅定功夫,至少要到了初禅,慢慢可以讨论识阴的问题,我在此不再详谈。
  

本文网址:http://www.xsphw.com/xs/1/1844/19935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sphw.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