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章品《维摩诘经》(24)
推荐阅读: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模拟长生路、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人族镇守使、万相之王、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是仙、
成了佛或是大乘菩萨,他们虽然在教化众生,却不觉得自己在教化众生,不着教化的观念,不着教化的相。
行无所事,过了就算,如梦如幻,这是讲自己本身。
第二点,在境界上得道的人,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诸佛菩萨证到了以后,常在空定中,一切都是如梦幻空花的境界,常住此定中。
如果贪着于定,认为定就是道,是错误的。
所以定也空,动也空,无往而不空,念念皆在空中。
所以诸佛菩萨以菩提心、大慈悲心,怜悯众生,为教化众生而出这个空的定,就是“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
小乘的罗汉最怕有所作为,什么事情都躲开,世间法什么都不管。
讲小乘是客气话,讲不客气是逃避现实的人,渺小的人。
人世间的责任一切不管,好像别人都该死,只有你修道是世界第一。
所以小乘最后被认定是外道,是错误的路线。
小乘人偏于空,认为空是究竟,实际上他没有懂空。
真正了解了空就明白,静固然是空,动也是空啊!
为什么怕动而专取静?
大乘菩萨是真悟道的,所以“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小乘怕一切有为法,怕有所作为。
有为世间法,世间魔法,一切外道法门,任何一切世间法门都属于有为。
无为法只有一样:证得涅槃,就是空。
如果你认为有个空可以证得,可以保持这个空,就像小乘的罗汉们,天天定在这个空上,动都不敢动,起心动念都不敢,他认为这就是空,实际上是偏空。
你知道自己定在空境界上,这不还是有为法吗?还是一样没有在修无为。
可是他们却自以为在修无为法。
世法、出世法一切唯心唯识所造,哪一样不是有为法?
唯有大乘菩萨不舍有为法,因为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是空啊!
因此大乘菩萨彻底悟道的,“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不认为无相是究竟,起无相的三昧而如是利生,起这种度世之行。
《法华经》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世间一切有为法,做生意、种田、做任何事,统统与菩提大道不相矛盾。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小乘的罗汉们,什么都不敢动,认为一切空了就是究竟,所以没有愿力。
大乘的菩萨们发愿生生世世永远在世间度一切众生。发愿是心法,心念念不可住,作而不可住,所以是无作。
大乘菩萨了解生死涅盘皆如空花,因此人世间经常来,照样投胎长大成人,照样遭遇人世间许多事,照样学道、出家、入世,“示现受生”,接受生生不已在轮回中。
“而起无作”,而离开了无愿无作那个偏空的境界。
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境界,都是佛菩萨的法布施、法供养,是真正佛法的道理。
所以学佛的人了解三解脱既然是空的,当然更不会执着自己的生命,更要去弘法利生,而不是拼命求个空的境界,给自己享受、安慰,自己坐在空的境界,以为是道,这样是错误的。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大乘菩萨掌握了“空”、“无相”、“无愿”修持的“境”、“行”、“果”,因此可以护持正法,使之在世间永远流传下去。
什么是护法?现在出家人客气地称呼我们捐献金钱的在家人为护法,这实在不敢当。
要真正做个护法很不容易,要十波罗蜜中的方便波罗蜜成就了,懂一切方法才算。
譬如佛教、佛法、佛学是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分成三块来讲。
现今人类的文化世界的潮流,真是到了末法时期,没有办法可以挽回。
为什么没有办法挽回?理由是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中的“势速”,是社会趋势的关系。
在这样的潮流时代中,出家、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果位上还是因位上的菩萨,都在维持正法,使它住世。
我常跟年轻同道讲,佛教的这个教,不跟着时代变是绝对维持不住的,世界的趋势太厉害。
像我每天不断地接触到国内外新的消息数据,所以天天有新的观念和想法,看见人类社会的转变太快了。
所以我说,宗教的形式不变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佛法不会跟着宗教的形式而衰落,反而更昌明。
现在全世界的人类,正不断地用各种方法,来追求人生的究竟。
因为要追求人生的究竟,佛法的价值、佛法的光辉,就会越来越高。
在过去,这个护持正法的担子,纯粹落在佛教出家的比丘众身上。
但是这几百年来起了蜕变,担子多半到了在家人身上,这问题是非常非常的严重。
至于佛学,在世界文化的思潮里,在世界各地的最高教育机构里,佛学的课程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佛教,这个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能够把佛教、佛法、佛学合一,能扶持正法的,就要如维摩居士所讲的,“起方便力”才能做到,也就是要懂得古今中外一切学问,懂得一切方法。
你光有方法而没有力量,就像年轻人做一切事,理想非常高,但是方法用出来没有力量。
所以要得方便波罗蜜的力,那个方法用出来要有效果。
起方便力做什么用?
“以度众生,起四摄法”,这很难了。四摄法大家听得多了,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样。
这个“摄”字要注意,是包涵、包容别人。
我们做得到多少?例如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没有时间也没有精神来跟你说空话,这就不是爱语的精神,放弃了方便教化的机会。
我虽然跟同道讲佛法几十年了,如果有人考核我,应该打零分的。
从教育的方法来讲,我不够资格护持正法,因为我没有耐心。
怎么说呢?假如碰上了学识修持都有了成就的,就可以很轻松地用禅宗的方法,机锋转语,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如果是一天到晚念般若波罗蜜,还要在那边张家长李家短的……我看了就烦,就没耐性了,可以说是水太清则无鱼。
年轻法师学四摄法,一定要大大地包容。
现在有好多年长的法师,我看了他们真是要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他们有这么大的耐心,能够包容,这是非常难的。
要听,要说,要做许多厌烦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忍辱波罗蜜。
我可一样做不到。所以你们青年同学有志弘扬佛法,就要做到四摄法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要做到精神布施,我看到你们做事就没有这个精神,事情一多就烦死了,同我一样。
我的毛病你们都有,我的好处你们一样没有。
甚至还学了我骂人的口气,这只有我能玩,别人可不能玩的。
历史上有祖师把七佛的名字写在裤裆里,有徒弟也学了玩,结果下半身就烂死了。
所以你们没有这个道,没有这个德,不要学这些。
大家千万对四摄法要注意,如何去包容人家,不要被人家包容,让人家原谅的人,是末等人,你去原谅别人,才是第一等人。
学菩萨道的人,更应该如此。
布施不只是钱财,要有精神布施。
你们经常学到我的缺点,我的布施你就学不到,我虽然把自己批评得一文不值,我也有很值钱的地方,你不要好的不学,都学坏的。
“爱语”,我虽然不耐烦说空话,可是还时时在说空话,譬如我讲经也在说空话。
我其实连经也不愿意讲了,还讲个什么?你们老早就应该自己懂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不懂只好讲了。这种精神布施你要学。
“利行”,有利于别人的事情,不分大小,有机会就应该帮助。
“同道”,就是世间法的同道,同道之间相处不易,你去到社会上做事,每一个地方,不论是庙子,还是道场,都有同道之人,两个人往往弄成三派。
你看我不惯,我看你讨厌,只有看自己是越看越伟大。
每一个人都这样,不能与人相处。
所以菩萨道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道,你自己反省,哪一点做到了?
这每一点拿来写文章的话,都可以写成一部书了。
中国前人所说的敬业乐群,就是菩萨道的四摄法,恭敬自己、恭敬别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专心一致,没有推诿、没有烦恼地做到底,是敬业。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
“敬事一切”的敬是名词,是说我们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要随时恭敬。
恭敬不只是心里的,是对任何一件事认真去做,非常谨慎、慎重,谓之敬。
要敬重自己,把自己当人看,但普通人不把自己当人看。
譬如读书,总想把学问搞好,可是一读书就东想西想,不专一、不努力了,不打起精神,也不限定时间把问题研究清楚,这就是不敬事,就是不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之外还要敬重别人,与人相处不尊重人,就是不敬。
至于敬法敬佛,真做到了吗?
几时心中有佛?学佛的人心中随时随地有佛就是念佛,也不用你着相,随时把佛法的精神摆在心中就是敬。
“敬事一切”的事是动词,一切的作为行为叫做事。“一切”包括了善法、恶法、不善不恶法,世法、出世法。学大乘道的人要敬事一切,“起除慢法”,除掉了我慢,没有我,也可以说,一切人、一切事都变成我,我应该替大家服务的。
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
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
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我几十年经验看人,有的人对我尊崇得不得了,但是他自己有没有真的学法?
没有,都在我慢中,总找一个理由解释自己的我慢,因我慢引起不精进、心行错误。
“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人抓得最牢的三样东西,叫做三坚,就是身命财。
身就是身体,也就是我,是我慢的根本。身体还不要紧,命最要紧,假使你生病了,要把胃割掉一半,否则就会没命,那你只有割了,身体不如命要紧。财也一样要紧,要割的时候,赶快去缴费,割完以后会想,真可惜,花了那么多钱。
这三样东西,一切众生都抓得很牢。
要能舍,就是真正的三坚法。
“于六念中,起思念法。”大小乘修行法门十个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六念就是十念的前六念,请问我们有念念在这中间吗?才没有。
就坐在这里听经,心中也没有念佛法僧,都在思念别的事,没有在这六念中起思念法。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六和敬是我们在团体中最重要的相处之道。
和尚是僧,有时被人故意念成“憎”,成了仇恨的意思。
僧伽就是僧团,出家人谓之僧,修道的谓之伽,出家的团体总称叫僧伽。
三皈依中,皈依僧是皈依僧伽的意思。
僧团不一定指出家,在家真正发心修持的也算是僧团。
僧团相处有六和敬,就是六个条件,彼此和平相处,没有闹意见,互相尊重。
这个敬就是“敬事一切,起除慢法”的敬。
我们从经验知道,只要几个人相处,乃至两个人住在一起,就不得了,别人都是混蛋,只有自己是个好蛋。
人与人相处能够做到六和敬,然后再扩充到这个社会,就天下太平了。
什么叫六和敬?
第一是“身和共住”,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解释成:不打架就是身和,没有一个生病的,四大调和,每人都精神饱满,无病无痛,彼此客客气气。
身也包括面孔,没有坏脸色给人看也是身和。
中国的大庙子一进山门就看到弥勒菩萨的笑脸,学佛就先学拉开嘴巴笑,先学假笑也好,慢慢神经拉开了,看到人就笑,总比哭好看嘛!
我最怕看到人们整个人绷在那儿,这是学佛的样子吗?
一点都不能使人喜欢,我看了就讨厌,笑脸总可以吧?
学佛第一步先学中国的弥勒菩萨,肚子大包容大,脸在笑。
这个都学不会就是身不和敬。身不和怎么共住?
身体还要注意衣冠整齐,生活整洁,自己生理行为每一点都要搞得干干净净,不使人家讨厌我。
最难的是,即使别人做不到,你也要容纳他,能做到就不得了。
不但学佛,与同事之间也能够做到才行。人与人之间就是相处不了,身不能和,因此就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出家要生活在一起,第一就要学六和敬。
居士也一样,自己既然晓得缺点,就自己找一个山头,孤峰顶上,气吞诸方,不要说人来不到,就连鬼也来不到,那连八和敬都做得到,要发脾气可以一个人对着树发,那气地出了,多舒服啊。
这样你也做不到!我那时一个人住峨嵋山顶,“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那个境界就是如此,连一和尚他不用。
这六和敬真做到,天下就太平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做到了。“身和共住”我们谁做到了?
每个人身体都不调和,多愁多病之身,都要别人照应你,你照应不了别人。
所以佛说多拿医药布施,他生他去世就无病无痛。
我就有这种同道人,活了七八十岁,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伤风感冒,健康得不得了,也不学佛学道,不知道多值得羡慕。
六和敬第二是“口和无诤”,不讲伤害人的话,即使骂人也要有骂人的艺术,而且还要看对象。
举过例说:像我骂陆居士骂了几十年,可他从来不生气,再怎么大声骂他,还是一张笑脸,我真佩服他。
他对我是口和无诤,这难啰!你观察这世界上很多人的长处是值得学习的。
在同道中有的人嘴就不和,本来很好听的话,他讲的就不好听,真奇怪了。
再不然,那最厉害的故意找些好听的话说,但是那些话一听就晓得,很讨厌。
这口要和是要会讲话,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人家的意见调和了,这是高度的道德修养,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口业也是修来的,你前生没有修口业,口德不好,你越劝,人家越要打官司。
有的人一来,骂了两句,“搞什么名堂!不成样子!吵个屁!我请你们吃饭去”,别人就不吵了,毫无道理的几句话,也就解决了。
这就是他前生修口业,有威德。
所以要修口德啊!这是其一。
其二,嘴巴上吵来吵去没有什么事,一句话空的嘛,却抓得好紧,心里生气好几天,不只把脸气绿了,还气乌了。
尤其两夫妻之间的争吵,到我这儿来诉苦,我肚子里都打好分数了,两个都不是好东西。
为什么?口和就无争论嘛!
不过你们在劝夫妻不和的时候要注意,他们讲另一半的不是,你可不要附和,他们回头和好了,就会说起你这个中间人的不是了,这是实际的例子。
口要和才无诤,这就是修行嘛!你不要以为是空话,你只会南无有什么用?
所以大家要反省,有几个人是随和的?
同我一样,一开口就使人讨厌就糟了。
第三是“意和同事”,我们处在日常生活要注意,嘴巴不和还容易,有时口里说点假话,唉呀!我对不起,抱歉……
可是肚子里却梗着,这会梗出病来的,真的哟!病症就是与生闷气有关的。
非常内向的人,你打他都不放个屁的人,然后脸上发青发乌,在里面生气,将来百分百得病症。
另一种是脾气非常大的,也有肝病的嫌疑。
中国人肝病特别多,就是喜欢在心里头生闷气。
因为这个民族很奇怪,表面上有个假面孔的,装作没事,心里却生闷气。
意如何做到和,不但和,而且要能与人同事,能与人共同生活。
家庭也是如此,你看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意见会相同吗?绝对不会。
现在讲代沟就是意不合,意和就没有代沟了。第四是“戒和同修”,这个戒不但是戒律,也包括生活上的习惯。
譬如爱干净的和不爱干净的,就不容易处在一起。
像我是非常爱干净的,而且爱整齐,我的东西不喜欢别人乱动乱放,有人拿了不好好放回去,我就心里讨厌,这就是一种不和。
但是真碰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真把我东西搞乱了,你斜眼一瞪,他笑一笑,也算了,你就要想,这东西最后是会坏、会没有的,就没有事了。
所以戒和才能够在一起同修。戒和,照一般的解释是大家的戒律一样的好,这怎么可能吗?
好,差一点。
差一点好一点要能和最难,你看六和敬除了和还有敬,敬就是要尊重人家啊!这样才能共同修行。
第五是“见和同解”,见就是意见观念,人与人之间意见会不同。
不要讲别的,没有一对夫妻的意见完全是相同的,但也因为两人的面貌不同、个性不同,才能结婚,完全一样是不能结婚的,结了婚会早死一个。
吵吵闹闹的反而可以吵一辈子,吵完了又没事了。
这种情况我看得多了,如果一直吵架的老伴走了,剩下的一个没有吵的对象也就差不多了。
见和是见解相同,如何沟通来达到见和是很重要的修行。
第六是“利和同均”,利不只是钱,连睡上下铺的人之间也有利的问题,这是个比方。
利害关系之间能够和平相处是同均,平等平等。
发挥起来也包括社会问题,这六和敬在佛经中是应用在僧团的生活上,实际上你们想想看,扩充起来,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其中。
你们天天要写佛法的文章,就不晓得发挥,把六和敬这么伟大的佛法,只用到僧团中,太可惜了,这是佛的真正教育法,天下太平的大法。
现在问你们一下,六和敬从哪里做起?……
还是算了,我帮你们答吧!
六和敬有两层意思,要先从内心做起,身、口、意从个人自我做起,戒、见、利从行为扩大,由内而到外,人人自动自发,这是真民主,真自由,也是真佛法。
这些大文章不去写,一天到晚钻牛角尖,做什么学问?
世界不能和平,主要问题不在政治制度或是学术文化,而是在每个人内心能不能和平。
因为做不到此心的和平,此心不能了、不能度,要想求家庭、社会、国家、天下能够和平,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这是人类文化的大问题,所谓人类文化,包括了一切宗教、教育、哲学、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等,不只是博物馆的古书,或是什么歌舞才算文化,文化包括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和习惯。
如果六和敬能做到了,也许这个世界就能够太平。
但是很难,坦白地说,连所有的宗教团体,人与人之间相处,都做不到六和敬。
如果有任何的团体可以做到六和敬,他们就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可以称作是真正的僧伽。
《维摩诘经》上告诉我们:“于六和敬,起质直心”。
人怎么能做到六和敬的要求呢?
《维摩诘经》说:“起质直心”,质是朴实,老老实实,不虚伪不作假。
直,是不转弯,不整人,不害人。
质直心就是朴实、不弯曲的心。
有些同道讲话常挨我的骂,他说起事情来不直,转了半天的弯,本题都没说到,我又忙,其实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嘛!又有的人喜欢讲些讨好的话,有弯曲心,我一听就知道。
不需要向上讨好,因为要讨好,常常会做错了事。
什么是质直心?
行无所事,过了就算,如梦如幻,这是讲自己本身。
第二点,在境界上得道的人,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诸佛菩萨证到了以后,常在空定中,一切都是如梦幻空花的境界,常住此定中。
如果贪着于定,认为定就是道,是错误的。
所以定也空,动也空,无往而不空,念念皆在空中。
所以诸佛菩萨以菩提心、大慈悲心,怜悯众生,为教化众生而出这个空的定,就是“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
小乘的罗汉最怕有所作为,什么事情都躲开,世间法什么都不管。
讲小乘是客气话,讲不客气是逃避现实的人,渺小的人。
人世间的责任一切不管,好像别人都该死,只有你修道是世界第一。
所以小乘最后被认定是外道,是错误的路线。
小乘人偏于空,认为空是究竟,实际上他没有懂空。
真正了解了空就明白,静固然是空,动也是空啊!
为什么怕动而专取静?
大乘菩萨是真悟道的,所以“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小乘怕一切有为法,怕有所作为。
有为世间法,世间魔法,一切外道法门,任何一切世间法门都属于有为。
无为法只有一样:证得涅槃,就是空。
如果你认为有个空可以证得,可以保持这个空,就像小乘的罗汉们,天天定在这个空上,动都不敢动,起心动念都不敢,他认为这就是空,实际上是偏空。
你知道自己定在空境界上,这不还是有为法吗?还是一样没有在修无为。
可是他们却自以为在修无为法。
世法、出世法一切唯心唯识所造,哪一样不是有为法?
唯有大乘菩萨不舍有为法,因为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是空啊!
因此大乘菩萨彻底悟道的,“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不认为无相是究竟,起无相的三昧而如是利生,起这种度世之行。
《法华经》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世间一切有为法,做生意、种田、做任何事,统统与菩提大道不相矛盾。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小乘的罗汉们,什么都不敢动,认为一切空了就是究竟,所以没有愿力。
大乘的菩萨们发愿生生世世永远在世间度一切众生。发愿是心法,心念念不可住,作而不可住,所以是无作。
大乘菩萨了解生死涅盘皆如空花,因此人世间经常来,照样投胎长大成人,照样遭遇人世间许多事,照样学道、出家、入世,“示现受生”,接受生生不已在轮回中。
“而起无作”,而离开了无愿无作那个偏空的境界。
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境界,都是佛菩萨的法布施、法供养,是真正佛法的道理。
所以学佛的人了解三解脱既然是空的,当然更不会执着自己的生命,更要去弘法利生,而不是拼命求个空的境界,给自己享受、安慰,自己坐在空的境界,以为是道,这样是错误的。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大乘菩萨掌握了“空”、“无相”、“无愿”修持的“境”、“行”、“果”,因此可以护持正法,使之在世间永远流传下去。
什么是护法?现在出家人客气地称呼我们捐献金钱的在家人为护法,这实在不敢当。
要真正做个护法很不容易,要十波罗蜜中的方便波罗蜜成就了,懂一切方法才算。
譬如佛教、佛法、佛学是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分成三块来讲。
现今人类的文化世界的潮流,真是到了末法时期,没有办法可以挽回。
为什么没有办法挽回?理由是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中的“势速”,是社会趋势的关系。
在这样的潮流时代中,出家、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果位上还是因位上的菩萨,都在维持正法,使它住世。
我常跟年轻同道讲,佛教的这个教,不跟着时代变是绝对维持不住的,世界的趋势太厉害。
像我每天不断地接触到国内外新的消息数据,所以天天有新的观念和想法,看见人类社会的转变太快了。
所以我说,宗教的形式不变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佛法不会跟着宗教的形式而衰落,反而更昌明。
现在全世界的人类,正不断地用各种方法,来追求人生的究竟。
因为要追求人生的究竟,佛法的价值、佛法的光辉,就会越来越高。
在过去,这个护持正法的担子,纯粹落在佛教出家的比丘众身上。
但是这几百年来起了蜕变,担子多半到了在家人身上,这问题是非常非常的严重。
至于佛学,在世界文化的思潮里,在世界各地的最高教育机构里,佛学的课程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佛教,这个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能够把佛教、佛法、佛学合一,能扶持正法的,就要如维摩居士所讲的,“起方便力”才能做到,也就是要懂得古今中外一切学问,懂得一切方法。
你光有方法而没有力量,就像年轻人做一切事,理想非常高,但是方法用出来没有力量。
所以要得方便波罗蜜的力,那个方法用出来要有效果。
起方便力做什么用?
“以度众生,起四摄法”,这很难了。四摄法大家听得多了,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样。
这个“摄”字要注意,是包涵、包容别人。
我们做得到多少?例如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没有时间也没有精神来跟你说空话,这就不是爱语的精神,放弃了方便教化的机会。
我虽然跟同道讲佛法几十年了,如果有人考核我,应该打零分的。
从教育的方法来讲,我不够资格护持正法,因为我没有耐心。
怎么说呢?假如碰上了学识修持都有了成就的,就可以很轻松地用禅宗的方法,机锋转语,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如果是一天到晚念般若波罗蜜,还要在那边张家长李家短的……我看了就烦,就没耐性了,可以说是水太清则无鱼。
年轻法师学四摄法,一定要大大地包容。
现在有好多年长的法师,我看了他们真是要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他们有这么大的耐心,能够包容,这是非常难的。
要听,要说,要做许多厌烦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忍辱波罗蜜。
我可一样做不到。所以你们青年同学有志弘扬佛法,就要做到四摄法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要做到精神布施,我看到你们做事就没有这个精神,事情一多就烦死了,同我一样。
我的毛病你们都有,我的好处你们一样没有。
甚至还学了我骂人的口气,这只有我能玩,别人可不能玩的。
历史上有祖师把七佛的名字写在裤裆里,有徒弟也学了玩,结果下半身就烂死了。
所以你们没有这个道,没有这个德,不要学这些。
大家千万对四摄法要注意,如何去包容人家,不要被人家包容,让人家原谅的人,是末等人,你去原谅别人,才是第一等人。
学菩萨道的人,更应该如此。
布施不只是钱财,要有精神布施。
你们经常学到我的缺点,我的布施你就学不到,我虽然把自己批评得一文不值,我也有很值钱的地方,你不要好的不学,都学坏的。
“爱语”,我虽然不耐烦说空话,可是还时时在说空话,譬如我讲经也在说空话。
我其实连经也不愿意讲了,还讲个什么?你们老早就应该自己懂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不懂只好讲了。这种精神布施你要学。
“利行”,有利于别人的事情,不分大小,有机会就应该帮助。
“同道”,就是世间法的同道,同道之间相处不易,你去到社会上做事,每一个地方,不论是庙子,还是道场,都有同道之人,两个人往往弄成三派。
你看我不惯,我看你讨厌,只有看自己是越看越伟大。
每一个人都这样,不能与人相处。
所以菩萨道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道,你自己反省,哪一点做到了?
这每一点拿来写文章的话,都可以写成一部书了。
中国前人所说的敬业乐群,就是菩萨道的四摄法,恭敬自己、恭敬别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专心一致,没有推诿、没有烦恼地做到底,是敬业。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
“敬事一切”的敬是名词,是说我们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要随时恭敬。
恭敬不只是心里的,是对任何一件事认真去做,非常谨慎、慎重,谓之敬。
要敬重自己,把自己当人看,但普通人不把自己当人看。
譬如读书,总想把学问搞好,可是一读书就东想西想,不专一、不努力了,不打起精神,也不限定时间把问题研究清楚,这就是不敬事,就是不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之外还要敬重别人,与人相处不尊重人,就是不敬。
至于敬法敬佛,真做到了吗?
几时心中有佛?学佛的人心中随时随地有佛就是念佛,也不用你着相,随时把佛法的精神摆在心中就是敬。
“敬事一切”的事是动词,一切的作为行为叫做事。“一切”包括了善法、恶法、不善不恶法,世法、出世法。学大乘道的人要敬事一切,“起除慢法”,除掉了我慢,没有我,也可以说,一切人、一切事都变成我,我应该替大家服务的。
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
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
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我几十年经验看人,有的人对我尊崇得不得了,但是他自己有没有真的学法?
没有,都在我慢中,总找一个理由解释自己的我慢,因我慢引起不精进、心行错误。
“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人抓得最牢的三样东西,叫做三坚,就是身命财。
身就是身体,也就是我,是我慢的根本。身体还不要紧,命最要紧,假使你生病了,要把胃割掉一半,否则就会没命,那你只有割了,身体不如命要紧。财也一样要紧,要割的时候,赶快去缴费,割完以后会想,真可惜,花了那么多钱。
这三样东西,一切众生都抓得很牢。
要能舍,就是真正的三坚法。
“于六念中,起思念法。”大小乘修行法门十个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六念就是十念的前六念,请问我们有念念在这中间吗?才没有。
就坐在这里听经,心中也没有念佛法僧,都在思念别的事,没有在这六念中起思念法。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六和敬是我们在团体中最重要的相处之道。
和尚是僧,有时被人故意念成“憎”,成了仇恨的意思。
僧伽就是僧团,出家人谓之僧,修道的谓之伽,出家的团体总称叫僧伽。
三皈依中,皈依僧是皈依僧伽的意思。
僧团不一定指出家,在家真正发心修持的也算是僧团。
僧团相处有六和敬,就是六个条件,彼此和平相处,没有闹意见,互相尊重。
这个敬就是“敬事一切,起除慢法”的敬。
我们从经验知道,只要几个人相处,乃至两个人住在一起,就不得了,别人都是混蛋,只有自己是个好蛋。
人与人相处能够做到六和敬,然后再扩充到这个社会,就天下太平了。
什么叫六和敬?
第一是“身和共住”,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解释成:不打架就是身和,没有一个生病的,四大调和,每人都精神饱满,无病无痛,彼此客客气气。
身也包括面孔,没有坏脸色给人看也是身和。
中国的大庙子一进山门就看到弥勒菩萨的笑脸,学佛就先学拉开嘴巴笑,先学假笑也好,慢慢神经拉开了,看到人就笑,总比哭好看嘛!
我最怕看到人们整个人绷在那儿,这是学佛的样子吗?
一点都不能使人喜欢,我看了就讨厌,笑脸总可以吧?
学佛第一步先学中国的弥勒菩萨,肚子大包容大,脸在笑。
这个都学不会就是身不和敬。身不和怎么共住?
身体还要注意衣冠整齐,生活整洁,自己生理行为每一点都要搞得干干净净,不使人家讨厌我。
最难的是,即使别人做不到,你也要容纳他,能做到就不得了。
不但学佛,与同事之间也能够做到才行。人与人之间就是相处不了,身不能和,因此就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出家要生活在一起,第一就要学六和敬。
居士也一样,自己既然晓得缺点,就自己找一个山头,孤峰顶上,气吞诸方,不要说人来不到,就连鬼也来不到,那连八和敬都做得到,要发脾气可以一个人对着树发,那气地出了,多舒服啊。
这样你也做不到!我那时一个人住峨嵋山顶,“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那个境界就是如此,连一和尚他不用。
这六和敬真做到,天下就太平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做到了。“身和共住”我们谁做到了?
每个人身体都不调和,多愁多病之身,都要别人照应你,你照应不了别人。
所以佛说多拿医药布施,他生他去世就无病无痛。
我就有这种同道人,活了七八十岁,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伤风感冒,健康得不得了,也不学佛学道,不知道多值得羡慕。
六和敬第二是“口和无诤”,不讲伤害人的话,即使骂人也要有骂人的艺术,而且还要看对象。
举过例说:像我骂陆居士骂了几十年,可他从来不生气,再怎么大声骂他,还是一张笑脸,我真佩服他。
他对我是口和无诤,这难啰!你观察这世界上很多人的长处是值得学习的。
在同道中有的人嘴就不和,本来很好听的话,他讲的就不好听,真奇怪了。
再不然,那最厉害的故意找些好听的话说,但是那些话一听就晓得,很讨厌。
这口要和是要会讲话,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人家的意见调和了,这是高度的道德修养,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口业也是修来的,你前生没有修口业,口德不好,你越劝,人家越要打官司。
有的人一来,骂了两句,“搞什么名堂!不成样子!吵个屁!我请你们吃饭去”,别人就不吵了,毫无道理的几句话,也就解决了。
这就是他前生修口业,有威德。
所以要修口德啊!这是其一。
其二,嘴巴上吵来吵去没有什么事,一句话空的嘛,却抓得好紧,心里生气好几天,不只把脸气绿了,还气乌了。
尤其两夫妻之间的争吵,到我这儿来诉苦,我肚子里都打好分数了,两个都不是好东西。
为什么?口和就无争论嘛!
不过你们在劝夫妻不和的时候要注意,他们讲另一半的不是,你可不要附和,他们回头和好了,就会说起你这个中间人的不是了,这是实际的例子。
口要和才无诤,这就是修行嘛!你不要以为是空话,你只会南无有什么用?
所以大家要反省,有几个人是随和的?
同我一样,一开口就使人讨厌就糟了。
第三是“意和同事”,我们处在日常生活要注意,嘴巴不和还容易,有时口里说点假话,唉呀!我对不起,抱歉……
可是肚子里却梗着,这会梗出病来的,真的哟!病症就是与生闷气有关的。
非常内向的人,你打他都不放个屁的人,然后脸上发青发乌,在里面生气,将来百分百得病症。
另一种是脾气非常大的,也有肝病的嫌疑。
中国人肝病特别多,就是喜欢在心里头生闷气。
因为这个民族很奇怪,表面上有个假面孔的,装作没事,心里却生闷气。
意如何做到和,不但和,而且要能与人同事,能与人共同生活。
家庭也是如此,你看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意见会相同吗?绝对不会。
现在讲代沟就是意不合,意和就没有代沟了。第四是“戒和同修”,这个戒不但是戒律,也包括生活上的习惯。
譬如爱干净的和不爱干净的,就不容易处在一起。
像我是非常爱干净的,而且爱整齐,我的东西不喜欢别人乱动乱放,有人拿了不好好放回去,我就心里讨厌,这就是一种不和。
但是真碰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真把我东西搞乱了,你斜眼一瞪,他笑一笑,也算了,你就要想,这东西最后是会坏、会没有的,就没有事了。
所以戒和才能够在一起同修。戒和,照一般的解释是大家的戒律一样的好,这怎么可能吗?
好,差一点。
差一点好一点要能和最难,你看六和敬除了和还有敬,敬就是要尊重人家啊!这样才能共同修行。
第五是“见和同解”,见就是意见观念,人与人之间意见会不同。
不要讲别的,没有一对夫妻的意见完全是相同的,但也因为两人的面貌不同、个性不同,才能结婚,完全一样是不能结婚的,结了婚会早死一个。
吵吵闹闹的反而可以吵一辈子,吵完了又没事了。
这种情况我看得多了,如果一直吵架的老伴走了,剩下的一个没有吵的对象也就差不多了。
见和是见解相同,如何沟通来达到见和是很重要的修行。
第六是“利和同均”,利不只是钱,连睡上下铺的人之间也有利的问题,这是个比方。
利害关系之间能够和平相处是同均,平等平等。
发挥起来也包括社会问题,这六和敬在佛经中是应用在僧团的生活上,实际上你们想想看,扩充起来,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其中。
你们天天要写佛法的文章,就不晓得发挥,把六和敬这么伟大的佛法,只用到僧团中,太可惜了,这是佛的真正教育法,天下太平的大法。
现在问你们一下,六和敬从哪里做起?……
还是算了,我帮你们答吧!
六和敬有两层意思,要先从内心做起,身、口、意从个人自我做起,戒、见、利从行为扩大,由内而到外,人人自动自发,这是真民主,真自由,也是真佛法。
这些大文章不去写,一天到晚钻牛角尖,做什么学问?
世界不能和平,主要问题不在政治制度或是学术文化,而是在每个人内心能不能和平。
因为做不到此心的和平,此心不能了、不能度,要想求家庭、社会、国家、天下能够和平,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这是人类文化的大问题,所谓人类文化,包括了一切宗教、教育、哲学、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等,不只是博物馆的古书,或是什么歌舞才算文化,文化包括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和习惯。
如果六和敬能做到了,也许这个世界就能够太平。
但是很难,坦白地说,连所有的宗教团体,人与人之间相处,都做不到六和敬。
如果有任何的团体可以做到六和敬,他们就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可以称作是真正的僧伽。
《维摩诘经》上告诉我们:“于六和敬,起质直心”。
人怎么能做到六和敬的要求呢?
《维摩诘经》说:“起质直心”,质是朴实,老老实实,不虚伪不作假。
直,是不转弯,不整人,不害人。
质直心就是朴实、不弯曲的心。
有些同道讲话常挨我的骂,他说起事情来不直,转了半天的弯,本题都没说到,我又忙,其实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嘛!又有的人喜欢讲些讨好的话,有弯曲心,我一听就知道。
不需要向上讨好,因为要讨好,常常会做错了事。
什么是质直心?
本文网址:http://www.xsphw.com/xs/1/1844/19935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sphw.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