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章品《维摩诘经》(6)
推荐阅读: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模拟长生路、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人族镇守使、万相之王、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是仙、
为什么做不到无我呢?因为犯了三个错误:有我者、有造者、有受者。一打起坐或一念起佛,你下意识就有“我”在做功夫的念头。做功夫的时候,不论你观想、持咒、练气、念佛,都是自己在那里造作。最大的错误是有受者,把自己的感受状态放大,自以为是在做功夫。所以大家,不,要随时参究无我者,我者究竟是什么?是这肉体吗?肉体不过是个壳子,是暂时借用的,“我”不在这里面,要真正参究我在哪里。
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身上觉得气脉动了也不是我,可能是今天吃对了或吃错了东西,再不然可能有轻微的感冒,头有点微胀就自以为是气冲动,这都是自我在造作。众生本来无我,妄认有我,这才是真正的大妄念,并不是打坐时思想不停叫妄念,那是小玩意儿而已。你平时不知道打多大的幻想,总以为有我的存在。明明没有一个造作的、没有一个主宰你的,你自己却有意或无意地,总觉得有一个力量值得信任、值得依赖,是佛菩萨也好,上帝也好,或是自己的命运;再不然就依赖自我,相信自我不会错,这是愚痴到了极点。
自己想想,是不是如此?你说坐了一上午,精神很好,这当然,你坐在那儿什么活儿都不干就像是休息,精神当然好。你说这是功夫,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无造者,自己却在乱造境界!无受者,可是偏偏自己玩弄感觉。你昨天打坐觉得境界很好,今天再坐,那个境界怎么失掉了。你能修得成,它就能坏得掉。天地万物万事凡是靠修道来的,不修就一定坏。房子造好的那一天就是房子毁坏开始的那一天,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方生方死”。
你在这儿做点功夫都是因缘,有这样的场地,你是个有闲人,有人帮忙弄饭,你有个垫子坐着……记着,此中无我无造无受者啊!
一切因缘生,缘起性空。既然性空,我何必学佛呢?有一样东西也不空也不有,“善恶之业亦不亡”。既然无我无造无受者,那你说:空了还有什么业力?有空的业!空就是因缘,就是因果;空为因,所得的果报是清净。同样,善恶的业果不会丧失。我们懂了这些道理,就懂得了“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始在佛树里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这是赞叹释迦牟尼的成佛经历。“始在佛树里降魔”,佛于三十二岁在菩提树下,以智慧之力降伏了一切魔。什么是魔?烦恼魔、死魔、五阴魔、天魔,这些在前面说过了。“得甘露灭觉道成”,打坐的人,头顶发生清凉,脑下垂体分泌液体流到嘴中,觉得香甜不绝,叫甘露灌顶。这还不算得定,要慢慢一步步修去,也许才可以得定。如果连这甘露都没有,嘴里干干的,甚至发苦或一身燥,那就不用说了。《维摩诘经》这里所讲的甘露,不是这种有形的甘露,是形容智慧的甘露。得寂灭之道,也就是得涅槃之道,才叫作证得甘露。得甘露灭,是灭掉一切烦恼一切生死,就是觉道成。
“意无心意无受行”,佛学中的心、意、识是三样不同的东西。想是心,譬如你出门时脑子里想了不知多少事,那是心。念念不忘叫意,念就是意,就是不用再提起思想的。你出门时放一银元在口袋里,你没有去想它,可是你知道身上有一银元,这叫意。识是心理状态。在本经中,意也包括了识。真开悟的人无心地无意识,但不是变成白痴,也不是死亡,他的智慧真正开发了,比凡夫高明太多了,而且心意识到达了缘起性空。感觉状态不是心意识,比如人到了绝对昏迷或刚刚死亡一刹那,你碰他一下,他还是会有反应,这是感觉。又如斩断蚯蚓,两截都会动,它的意识状态分散了,动的余力是感觉本能。信仰是生命的动力,生命的本能,永远在动。行阴静止了才叫得定。比如我们静坐时偶尔可以得到心意识短暂的清静,也可以短暂忘却了生理上的感觉,但是你的血液还在循环流动,你的呼吸仍然不停,就是行阴还在,不是真正的定。所以证得菩提道果的人,没有心意识,也没有受,也没有行。
“而悉摧伏诸外道”,因此,能够摧伏一切的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里,不在上帝、不在佛、不在境界上气脉上,气功咒语都不是。
佛说法那么多年,严格算来只有三转,就是小乘道讲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中乘缘觉道讲十二因缘所生法,大乘道讲六度万行。一切世间天、人都因佛法而得道,可以作证明。佛、法、僧三宝,因而呈现在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佛用妙法度众生,真正开悟了,只受这一生果报,从此不再退堕,恒常在涅盘清净中,是度脱了老、病、死的大医王。因此赞叹佛法广大广博,浩如大海无量无边。
佛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你可不要轻视外道,外道都很讲究做功夫,都真实吃素,都戒饮酒,他们的行持可能比你自称佛弟子的还要彻底。真正佛法一悟千悟,永不退失。大乘菩萨到了第八地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说一受不退。
“毁誉不动如须弥,于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虚空,孰闻人宝不敬承”,对世间的诋毁或是称誉全不动心,像须弥山一样不动摇。对于善人和恶人,佛徒和外道,均能够平等地以慈悲心对待。心理和行为、起心和动念,都是平等如虚空一样,无不包容,是人中之宝,谁不尊敬!
“今奉世尊此微盖,于中现我三千界,诸天龙神所居宫,干闼婆等及夜叉”,这个宝盖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照佛经讲,就是神通所变化的。你如果真信佛法,它就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个事实。我们要好好从实证的立场来研究一下,这个世界是一个宝盖,我们的身体也是个盖,却是个坏盖,但也可以转成宝盖。我们现在是在佛的宝盖之内,但也是在自己业力的盖覆之内,被遮住了。你人坐在这里,心可以去到外层空间,但是身子动不了,被盖住了。要转化这业力之盖,就要有真正的修证功夫。
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你是学佛的,你在净心上面动了一念,另求一个效果,求一个法,不是增就是减。你想空掉的一念,就是减法;你想见佛看光,那就是增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才是清净心。假使做不到净心,就与佛境界不相应。不论是增是减,是垢是净,是生是灭,都是心外求法,就不对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一个,就是净心,也就是净土。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名称都没有了,有一个心,有一个清净,有一个净土,有一个清净境界现前,都不是了。要在这个地方懂了,才懂了大乘佛法。“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里大问题来了,依照普通的理解,这句偈文的意思是,佛只用一个声音说法,所有众生,不论印度人、中国人,连牛、马、猫、狗等等,统统听懂了,而且都认为佛说的是自己的语言,这是佛的神通不共法。照这样理解,佛当时在印度讲经,中国应该也听见了,为什么还要翻译佛经?佛在世时,印度当地就有许许多多的方言,是不是听佛讲经都不要翻译了?小乘经典记载,许多人见了佛当场决定出家,“须发自落”,是头发自动落下吗?那岂不是患了脱毛症?自落是讲那些人自己剃去了须发,不要照字面死板理解佛经。
同一个老师上课,下面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同样一句话讲出来,就会有人误解。比如佛说过:“看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后来竟然被有的弟子转诵成“看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见之。”这就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道理。还有,释迦牟尼佛虽然已经过世了,可是根据佛法是十方三世都有佛在说法的,那么现在应该也有佛在说法,在哪里呢?当时有个和尚问禅师,“佛在说法,一切山河大地,一切无情,在不在说法?”有情是众生,无情是石头、树木、山、水等,因为它们没有知性感受。当然,也有研究生物的人认为植物是有感受的,事实上反应和感受是两回事。这位禅师回答,“无情当然说法,”谁听到了呢?“有情听到。”历史上有些禅宗祖师因为风吹草动或瓦片碰到竹子而悟道,就是无情说法。众生何以听不见呢?是被自己的业力挡住了。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是说众生根据自己理解的不同,认为老师说的就是我这个意思,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佛法只有一个音声在说法,三藏十二部讲了那么多,都是空话,只有一句话,你懂了就悟道了,特别注意听!(师不语数秒)听到了吗?你太注意就听不见了,只有这一法,这一法你悟进去了就万法皆通了。在你没有注意之前的那一刹那,佛已经说了。所以佛只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自己的程度深浅而解释佛法;不管他们解释的对或错,都会有点好处,都会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佛法只有一个音声在说法,害怕,无比的欢喜。有人听了就起厌离心,讨厌世间一切。初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生起厌离心,是无法学佛的,不能跳离三界。也有人听了佛法就断绝了怀疑心,生出真正的信心。这就是佛的智慧神力不共法。
这一篇赞叹之辞,重复三次提到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得到那么大的好处。我们由此领会到《楞严经》中文殊菩萨赞叹观音法门所说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个世界上真正教化的体系,是在听音声的清净功能,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用耳朵听声音的方法,最容易成道。为什么?例如眼睛只能看前方,若有东西挡住视线就看不见了,所以用眼根修,不圆满。用鼻修数息止观,也不圆满。五根当中只有耳朵不受限制,能同时感受到十方来的声音,容易修得圆满。
观音菩萨传我们这个耳根圆通法门,要“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修这法门时,耳朵不向外头听了,回转来听自己的心声而成道,听什么呢?听自己的思想,这思想就是没有说出来的语言,说话是发出声来的思想。当然,有人打坐听到别人在对他讲话,那是魔境界。音声是现象,你要听自己没说话,念头没有来之前的清净心。比如你心中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念,耳朵不要听外面,回转来听自己念佛声音,一字字把它距离远一点,自己听自己念。前一字过去,后一字还没有来,就空了嘛。有杂念来了你就念一句,没有杂念了,你也不念。这样反闻闻自性,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慢慢回转来听自己的心声念佛,慢慢、慢慢进入自己法性之流,自性清净。亡所,就把念佛的声音、杂念都空掉了,净性现前,亡其所念。这是第一步。“所入既寂”是第二步,你那个念的声音慢慢更空了,寂是寂灭。
不要以为佛法有什么秘密法门,一定要找个老师磕头灌顶吗?真灌顶是智慧灌顶,自己得到智慧,心里了解了是真灌顶,十方诸佛一切众生都可以灌顶。你赶紧去研究《楞严经》这一段。《维摩诘经》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你怎么听得到呢?就是依观音菩萨净心反闻自观,你就达到那个境界,“初于闻中,入流亡所”,那个时候你就真清净了。这就是佛法,难道需要磕头才传给你吗?
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身上觉得气脉动了也不是我,可能是今天吃对了或吃错了东西,再不然可能有轻微的感冒,头有点微胀就自以为是气冲动,这都是自我在造作。众生本来无我,妄认有我,这才是真正的大妄念,并不是打坐时思想不停叫妄念,那是小玩意儿而已。你平时不知道打多大的幻想,总以为有我的存在。明明没有一个造作的、没有一个主宰你的,你自己却有意或无意地,总觉得有一个力量值得信任、值得依赖,是佛菩萨也好,上帝也好,或是自己的命运;再不然就依赖自我,相信自我不会错,这是愚痴到了极点。
自己想想,是不是如此?你说坐了一上午,精神很好,这当然,你坐在那儿什么活儿都不干就像是休息,精神当然好。你说这是功夫,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无造者,自己却在乱造境界!无受者,可是偏偏自己玩弄感觉。你昨天打坐觉得境界很好,今天再坐,那个境界怎么失掉了。你能修得成,它就能坏得掉。天地万物万事凡是靠修道来的,不修就一定坏。房子造好的那一天就是房子毁坏开始的那一天,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方生方死”。
你在这儿做点功夫都是因缘,有这样的场地,你是个有闲人,有人帮忙弄饭,你有个垫子坐着……记着,此中无我无造无受者啊!
一切因缘生,缘起性空。既然性空,我何必学佛呢?有一样东西也不空也不有,“善恶之业亦不亡”。既然无我无造无受者,那你说:空了还有什么业力?有空的业!空就是因缘,就是因果;空为因,所得的果报是清净。同样,善恶的业果不会丧失。我们懂了这些道理,就懂得了“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始在佛树里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这是赞叹释迦牟尼的成佛经历。“始在佛树里降魔”,佛于三十二岁在菩提树下,以智慧之力降伏了一切魔。什么是魔?烦恼魔、死魔、五阴魔、天魔,这些在前面说过了。“得甘露灭觉道成”,打坐的人,头顶发生清凉,脑下垂体分泌液体流到嘴中,觉得香甜不绝,叫甘露灌顶。这还不算得定,要慢慢一步步修去,也许才可以得定。如果连这甘露都没有,嘴里干干的,甚至发苦或一身燥,那就不用说了。《维摩诘经》这里所讲的甘露,不是这种有形的甘露,是形容智慧的甘露。得寂灭之道,也就是得涅槃之道,才叫作证得甘露。得甘露灭,是灭掉一切烦恼一切生死,就是觉道成。
“意无心意无受行”,佛学中的心、意、识是三样不同的东西。想是心,譬如你出门时脑子里想了不知多少事,那是心。念念不忘叫意,念就是意,就是不用再提起思想的。你出门时放一银元在口袋里,你没有去想它,可是你知道身上有一银元,这叫意。识是心理状态。在本经中,意也包括了识。真开悟的人无心地无意识,但不是变成白痴,也不是死亡,他的智慧真正开发了,比凡夫高明太多了,而且心意识到达了缘起性空。感觉状态不是心意识,比如人到了绝对昏迷或刚刚死亡一刹那,你碰他一下,他还是会有反应,这是感觉。又如斩断蚯蚓,两截都会动,它的意识状态分散了,动的余力是感觉本能。信仰是生命的动力,生命的本能,永远在动。行阴静止了才叫得定。比如我们静坐时偶尔可以得到心意识短暂的清静,也可以短暂忘却了生理上的感觉,但是你的血液还在循环流动,你的呼吸仍然不停,就是行阴还在,不是真正的定。所以证得菩提道果的人,没有心意识,也没有受,也没有行。
“而悉摧伏诸外道”,因此,能够摧伏一切的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里,不在上帝、不在佛、不在境界上气脉上,气功咒语都不是。
佛说法那么多年,严格算来只有三转,就是小乘道讲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中乘缘觉道讲十二因缘所生法,大乘道讲六度万行。一切世间天、人都因佛法而得道,可以作证明。佛、法、僧三宝,因而呈现在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佛用妙法度众生,真正开悟了,只受这一生果报,从此不再退堕,恒常在涅盘清净中,是度脱了老、病、死的大医王。因此赞叹佛法广大广博,浩如大海无量无边。
佛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你可不要轻视外道,外道都很讲究做功夫,都真实吃素,都戒饮酒,他们的行持可能比你自称佛弟子的还要彻底。真正佛法一悟千悟,永不退失。大乘菩萨到了第八地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说一受不退。
“毁誉不动如须弥,于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虚空,孰闻人宝不敬承”,对世间的诋毁或是称誉全不动心,像须弥山一样不动摇。对于善人和恶人,佛徒和外道,均能够平等地以慈悲心对待。心理和行为、起心和动念,都是平等如虚空一样,无不包容,是人中之宝,谁不尊敬!
“今奉世尊此微盖,于中现我三千界,诸天龙神所居宫,干闼婆等及夜叉”,这个宝盖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照佛经讲,就是神通所变化的。你如果真信佛法,它就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个事实。我们要好好从实证的立场来研究一下,这个世界是一个宝盖,我们的身体也是个盖,却是个坏盖,但也可以转成宝盖。我们现在是在佛的宝盖之内,但也是在自己业力的盖覆之内,被遮住了。你人坐在这里,心可以去到外层空间,但是身子动不了,被盖住了。要转化这业力之盖,就要有真正的修证功夫。
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你是学佛的,你在净心上面动了一念,另求一个效果,求一个法,不是增就是减。你想空掉的一念,就是减法;你想见佛看光,那就是增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才是清净心。假使做不到净心,就与佛境界不相应。不论是增是减,是垢是净,是生是灭,都是心外求法,就不对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一个,就是净心,也就是净土。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名称都没有了,有一个心,有一个清净,有一个净土,有一个清净境界现前,都不是了。要在这个地方懂了,才懂了大乘佛法。“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里大问题来了,依照普通的理解,这句偈文的意思是,佛只用一个声音说法,所有众生,不论印度人、中国人,连牛、马、猫、狗等等,统统听懂了,而且都认为佛说的是自己的语言,这是佛的神通不共法。照这样理解,佛当时在印度讲经,中国应该也听见了,为什么还要翻译佛经?佛在世时,印度当地就有许许多多的方言,是不是听佛讲经都不要翻译了?小乘经典记载,许多人见了佛当场决定出家,“须发自落”,是头发自动落下吗?那岂不是患了脱毛症?自落是讲那些人自己剃去了须发,不要照字面死板理解佛经。
同一个老师上课,下面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同样一句话讲出来,就会有人误解。比如佛说过:“看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后来竟然被有的弟子转诵成“看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见之。”这就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道理。还有,释迦牟尼佛虽然已经过世了,可是根据佛法是十方三世都有佛在说法的,那么现在应该也有佛在说法,在哪里呢?当时有个和尚问禅师,“佛在说法,一切山河大地,一切无情,在不在说法?”有情是众生,无情是石头、树木、山、水等,因为它们没有知性感受。当然,也有研究生物的人认为植物是有感受的,事实上反应和感受是两回事。这位禅师回答,“无情当然说法,”谁听到了呢?“有情听到。”历史上有些禅宗祖师因为风吹草动或瓦片碰到竹子而悟道,就是无情说法。众生何以听不见呢?是被自己的业力挡住了。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是说众生根据自己理解的不同,认为老师说的就是我这个意思,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佛法只有一个音声在说法,三藏十二部讲了那么多,都是空话,只有一句话,你懂了就悟道了,特别注意听!(师不语数秒)听到了吗?你太注意就听不见了,只有这一法,这一法你悟进去了就万法皆通了。在你没有注意之前的那一刹那,佛已经说了。所以佛只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自己的程度深浅而解释佛法;不管他们解释的对或错,都会有点好处,都会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佛法只有一个音声在说法,害怕,无比的欢喜。有人听了就起厌离心,讨厌世间一切。初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生起厌离心,是无法学佛的,不能跳离三界。也有人听了佛法就断绝了怀疑心,生出真正的信心。这就是佛的智慧神力不共法。
这一篇赞叹之辞,重复三次提到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得到那么大的好处。我们由此领会到《楞严经》中文殊菩萨赞叹观音法门所说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个世界上真正教化的体系,是在听音声的清净功能,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用耳朵听声音的方法,最容易成道。为什么?例如眼睛只能看前方,若有东西挡住视线就看不见了,所以用眼根修,不圆满。用鼻修数息止观,也不圆满。五根当中只有耳朵不受限制,能同时感受到十方来的声音,容易修得圆满。
观音菩萨传我们这个耳根圆通法门,要“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修这法门时,耳朵不向外头听了,回转来听自己的心声而成道,听什么呢?听自己的思想,这思想就是没有说出来的语言,说话是发出声来的思想。当然,有人打坐听到别人在对他讲话,那是魔境界。音声是现象,你要听自己没说话,念头没有来之前的清净心。比如你心中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念,耳朵不要听外面,回转来听自己念佛声音,一字字把它距离远一点,自己听自己念。前一字过去,后一字还没有来,就空了嘛。有杂念来了你就念一句,没有杂念了,你也不念。这样反闻闻自性,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慢慢回转来听自己的心声念佛,慢慢、慢慢进入自己法性之流,自性清净。亡所,就把念佛的声音、杂念都空掉了,净性现前,亡其所念。这是第一步。“所入既寂”是第二步,你那个念的声音慢慢更空了,寂是寂灭。
不要以为佛法有什么秘密法门,一定要找个老师磕头灌顶吗?真灌顶是智慧灌顶,自己得到智慧,心里了解了是真灌顶,十方诸佛一切众生都可以灌顶。你赶紧去研究《楞严经》这一段。《维摩诘经》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你怎么听得到呢?就是依观音菩萨净心反闻自观,你就达到那个境界,“初于闻中,入流亡所”,那个时候你就真清净了。这就是佛法,难道需要磕头才传给你吗?
本文网址:http://www.xsphw.com/xs/1/1844/19935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sphw.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