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千重浪花
推荐阅读: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模拟长生路、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人族镇守使、万相之王、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是仙、
尉迟江晚嘴上这么说,但心中却已是激起了千重浪花,董妃不会真的想死在他的面前吧。
尉迟江晚当然害怕,刚刚之言也只是在诈董妃罢了。
这么多人就在身边,虽然不是自己动手,但你任由看着皇帝的老婆死在你面前,那你以后的日子能好过吗?
听完尉迟江晚的话后,董妃被气的喘不过气,愣神片刻后,喘着粗气问道:“本宫
能否见到皇儿。”
“不能。”
“本宫能否见到陛下。”
“不能。”
“那本宫能否见到皇后。”
“微臣不知,还需陛下定夺。”
“陛下,真的不愿意见我吗?”董妃看着尉迟江晚一字一句的问道。
“微臣不知。”
”本宫,真的被陛下遗弃了吗……”
尉迟江晚看了看董妃,而后叹口气。
东京城焦急等待的付子婴等人知道董妃被控制住后,心中一松,便开始敲定董妃寝宫的所在地了。
实际上事先已经定好了几个居所。
付子婴王世忠两位辅臣并不愿意花费巨大的民力为董妃修建宫殿,随便在废黜的王府中找到了一处,但并未公开安置在了哪里。
付子婴将此处面呈赵祯,赵祯允诺后,便由岳山护送往此处。
安置的地方只有付子婴,王世忠,与护送的岳山,接收董妃的地方官员知道,而深宫中也只有赵祯知道。
就连尉迟江晚都不知道董妃被送到了哪里。
自己跑前跑后,在最后的安置阶段,王世忠却把自己踢了出来,这让尉迟江晚很不高兴,可即便不满,也无办法。
朝堂之上严禁谈论董妃之事。
只有一个论调,董妃还在河南府养病,并没有逃回来。
为此,岳山告了假,瞒着铁喜去了一趟河南府,将董妃丢在那里的宫女全部带了回来,一并给董妃送了去。
而连续一个月之久的闹剧,也在大宋朝告一段落。
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那些参加搜查的人被遣散后,传言也随之四散开来,有人相信上面人给的解释。
董妃没有跑回来,我们是瞎忙活了一阵。
有人却觉得,董妃跑回来了,不过却被抓到了,现在不知道羁押在哪里。
也有人阴谋心较重,觉得董妃已经被下面搜寻的人给杀了,肯定找不到了。
但却没有人去可怜她。
搜寻董妃的人也被下令禁止讨论此事。
嘉佑五年,董妃逃出河南府的事,就这样被尘封起来,在等待着铁喜继位之后,才会有些松动。
东宫中,付子婴陈奏铁喜的奏章,说董妃并没有回来,还在河南府。
铁喜看到这奏章后,心中一松。
也知道了董妃应该是被逮到了。
自己可以安心吗,短期内可以安心,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防备之心是不可无的。
在这场风波中,受益最大的并不是铁喜,而是被擢升的尉迟江晚。
因为尉迟江晚进入了赵祯的视线中。
作为臣子,能够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大宋想要彻底兼并哈密,就需要有哈密人站在大宋的舞台上,而且这个人只能是文官,用来分解大宋原本文官体系中的力量。
尉迟江晚现在的位置是都察院都御史,这个位置的人身边会很快凝聚成一股势力,之后,铁喜只要从付子婴身上挪出来一点关注,放在尉迟江晚的身上,那么这股势力就足以与付子婴,王世忠二人的势力相对抗。
付子婴是个贤臣,忠于社稷,忠于国家,忠于万民,忠于皇帝。
但皇帝排在了最后一位。
铁喜想做的事情,是要变法,在这个时候,那可是大忌讳。
就算付子婴有能力,可碍于他自己的局限性,也根本就看不出变法之后的益处,为了大宋的平稳,他肯定不会同意。
铁喜现在还没有正式继位,也就罢了,可若是不给付子婴找个台前的对手,等到铁喜亲政的时候,朝堂已经是铁板一块,到时候铁喜即便想做点事情,也会很是艰难。
避免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付子婴找一个对手。
王世忠本是一个合格的对手,但太过聪明,而且年纪也太大了。
铁喜若是想推王世忠上前面给付子婴打擂台,王世忠就算察觉到了皇帝的用意,但为了自己的名声,肯定不会冲锋在前。
可尉迟江晚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他可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活着的时候,高官厚禄,风光无量,恩宠有加就行了,死了之后,管他什么万丈惊涛呢。
有了这个打算后的铁喜,下定主意再大朝会之上,询问意见的又加了一个人。
朝会。
“付大人,一月有余,李京泽可有章程上奏。”坐再龙椅之上的铁喜看着下首的付子婴轻声问道。
“启奏殿下,李京泽有章程,但微臣经过商议之后,觉得有些不妥,便驳回了。”
“我从未见过这个章程,今日趁着朝会,付大人可详细说来。”
在东宫中,他对付子婴视为老师,依然尊敬,可在朝会之上,这一年多监国的威严已出,说起话来,已有咄咄逼人,不容反抗之意。
“李京泽奏疏,发动大战,请朝廷拨军十万,配合当地守军,将境内的所有辽国骑兵,全部驱逐出境,赶往幽云十六州。”付子婴朗声说道。
“朱大人,你深知军事,此奏疏有何不可。”铁喜转移视线看向了朱进忠。
朱进忠赶忙出列。
“启奏殿下,此次征战,与之前的真定之战不同,辽国派出小支骑兵就是为了牵扯我们的精力,他们没有后勤,走到那里打到那里,并无稳定之居住地,朝廷即便大军压境,将他们驱逐出去,过不了多久,他们便会重新回来,长此以往,只能空耗兵粮,实无作用。”
铁喜点了点头,虽然他如今还是太子,可问政之时,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与他。
“李大人是名读书人,不知兵事,眼界也有所不同,我也不愿苛求,尉迟御史,你可有良策,解决这些侵犯的辽国人。”铁喜看向了文官列班之中的尉迟江晚。
在之前,铁喜很少点尉迟江晚的名字,这次铁喜叫了尉迟江晚的名字,他倒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尉迟江晚,殿下问话?”站在一旁的张爱立即大声喝道。
尉迟江晚这才反应过来,立即出列道:“殿下,微臣也不知兵事,并且事先对战事并无深入了解,说,说不出个详细的章程跟策略。”
铁喜点了点头:“无妨,你事后去跟付大人看看卷宗,而后上奏,详谈此事?”
听完铁喜的话后,尉迟江晚有些受宠若惊,赶忙说道:“尉迟江晚遵旨。”
而在前排的官员也都开始不经意间看了一眼尉迟江晚。
看来御书房里的表现,确实让尉迟江晚在赵祯的心中留下了好印象,在深宫之中,一定给太子说起了重用尉迟江晚。
“此事尚无章程,但我大宋百姓也不能白白流血,还是让李大人动作快一些,对大局既无想法,便抓捕一部分人,或者效仿辽国,杀一人偿百人,一个都不能少,若是没有办到,这个监察御史他也不用当了,自己收拾东西回老家吧。”铁喜站起身冷声说道。
官员听完之后,全部跪下身去。
“殿下圣明。”
…………
辽国强盛许久,疆域辽阔,东邻北海,渤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克鲁伦河,厄尔坤河等流域,南接山西,河北白沟河。
嘉佑五年,在安宁城外三十余里处,发生血案,被入境的辽国骑兵洗劫,全村上下三百余人被屠戮殆尽,粮食器皿全被抢完。
李京泽在得知此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瞒报。
不然这个被杀人口传了上去,他也断无活路。
安宁城所在地广人稀,信息阻塞,除了安宁城的官员外,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血案的发生,而朝廷派过来问责核查的御史,也被李京泽带的晕头转向,并未调查出事情的真相。
安宁县衙门口。
李京泽带着安宁将领,官员四十余人在衙门等候。
堂前布置香案,官员们列队等候。
不一会儿,从东京赶来的都御史刘兆忠,双手捧着圣旨,在数名军士的护卫下,来到了众人面前。
“御史李京泽,安宁总兵赵浩然接旨。”
李京泽带领着众多官员下跪迎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人残杀大宋百姓,闻之心痛,责令御史李京泽总兵赵浩然,务必除恶殆尽,以儆效尤,若不达圣意,拖延了事,李京泽革职查办,入京问罪,钦此。”
李京泽听完后,脸色微变,这可不是一个好活。
“李大人,接旨吧。”在刘兆忠的提示下,李京泽才站起身,双手接过圣旨,而后问道:“刘大人,殿下亲发吗?”
李京泽的言外之意是,这圣旨陛下知道吗,付子婴,王世忠知道吗,若是不知道的话,他就可以用殿下还未亲政的字眼挡一挡。
实际上在朝堂上铁喜说的话,在京的御史早就写信告诉了他,可李京泽想着殿下还没有正式继位,大动刀兵,如此严厉之措施,大臣们一定不会同意,现在听完圣旨,他心中的侥幸没了。
难道还真的让自己杀那么多的人,可自己熟读圣贤之言,让我上个奏疏,理个政事还行,让我部署围剿,我不会干啊。
尉迟江晚当然害怕,刚刚之言也只是在诈董妃罢了。
这么多人就在身边,虽然不是自己动手,但你任由看着皇帝的老婆死在你面前,那你以后的日子能好过吗?
听完尉迟江晚的话后,董妃被气的喘不过气,愣神片刻后,喘着粗气问道:“本宫
能否见到皇儿。”
“不能。”
“本宫能否见到陛下。”
“不能。”
“那本宫能否见到皇后。”
“微臣不知,还需陛下定夺。”
“陛下,真的不愿意见我吗?”董妃看着尉迟江晚一字一句的问道。
“微臣不知。”
”本宫,真的被陛下遗弃了吗……”
尉迟江晚看了看董妃,而后叹口气。
东京城焦急等待的付子婴等人知道董妃被控制住后,心中一松,便开始敲定董妃寝宫的所在地了。
实际上事先已经定好了几个居所。
付子婴王世忠两位辅臣并不愿意花费巨大的民力为董妃修建宫殿,随便在废黜的王府中找到了一处,但并未公开安置在了哪里。
付子婴将此处面呈赵祯,赵祯允诺后,便由岳山护送往此处。
安置的地方只有付子婴,王世忠,与护送的岳山,接收董妃的地方官员知道,而深宫中也只有赵祯知道。
就连尉迟江晚都不知道董妃被送到了哪里。
自己跑前跑后,在最后的安置阶段,王世忠却把自己踢了出来,这让尉迟江晚很不高兴,可即便不满,也无办法。
朝堂之上严禁谈论董妃之事。
只有一个论调,董妃还在河南府养病,并没有逃回来。
为此,岳山告了假,瞒着铁喜去了一趟河南府,将董妃丢在那里的宫女全部带了回来,一并给董妃送了去。
而连续一个月之久的闹剧,也在大宋朝告一段落。
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那些参加搜查的人被遣散后,传言也随之四散开来,有人相信上面人给的解释。
董妃没有跑回来,我们是瞎忙活了一阵。
有人却觉得,董妃跑回来了,不过却被抓到了,现在不知道羁押在哪里。
也有人阴谋心较重,觉得董妃已经被下面搜寻的人给杀了,肯定找不到了。
但却没有人去可怜她。
搜寻董妃的人也被下令禁止讨论此事。
嘉佑五年,董妃逃出河南府的事,就这样被尘封起来,在等待着铁喜继位之后,才会有些松动。
东宫中,付子婴陈奏铁喜的奏章,说董妃并没有回来,还在河南府。
铁喜看到这奏章后,心中一松。
也知道了董妃应该是被逮到了。
自己可以安心吗,短期内可以安心,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防备之心是不可无的。
在这场风波中,受益最大的并不是铁喜,而是被擢升的尉迟江晚。
因为尉迟江晚进入了赵祯的视线中。
作为臣子,能够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大宋想要彻底兼并哈密,就需要有哈密人站在大宋的舞台上,而且这个人只能是文官,用来分解大宋原本文官体系中的力量。
尉迟江晚现在的位置是都察院都御史,这个位置的人身边会很快凝聚成一股势力,之后,铁喜只要从付子婴身上挪出来一点关注,放在尉迟江晚的身上,那么这股势力就足以与付子婴,王世忠二人的势力相对抗。
付子婴是个贤臣,忠于社稷,忠于国家,忠于万民,忠于皇帝。
但皇帝排在了最后一位。
铁喜想做的事情,是要变法,在这个时候,那可是大忌讳。
就算付子婴有能力,可碍于他自己的局限性,也根本就看不出变法之后的益处,为了大宋的平稳,他肯定不会同意。
铁喜现在还没有正式继位,也就罢了,可若是不给付子婴找个台前的对手,等到铁喜亲政的时候,朝堂已经是铁板一块,到时候铁喜即便想做点事情,也会很是艰难。
避免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付子婴找一个对手。
王世忠本是一个合格的对手,但太过聪明,而且年纪也太大了。
铁喜若是想推王世忠上前面给付子婴打擂台,王世忠就算察觉到了皇帝的用意,但为了自己的名声,肯定不会冲锋在前。
可尉迟江晚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他可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活着的时候,高官厚禄,风光无量,恩宠有加就行了,死了之后,管他什么万丈惊涛呢。
有了这个打算后的铁喜,下定主意再大朝会之上,询问意见的又加了一个人。
朝会。
“付大人,一月有余,李京泽可有章程上奏。”坐再龙椅之上的铁喜看着下首的付子婴轻声问道。
“启奏殿下,李京泽有章程,但微臣经过商议之后,觉得有些不妥,便驳回了。”
“我从未见过这个章程,今日趁着朝会,付大人可详细说来。”
在东宫中,他对付子婴视为老师,依然尊敬,可在朝会之上,这一年多监国的威严已出,说起话来,已有咄咄逼人,不容反抗之意。
“李京泽奏疏,发动大战,请朝廷拨军十万,配合当地守军,将境内的所有辽国骑兵,全部驱逐出境,赶往幽云十六州。”付子婴朗声说道。
“朱大人,你深知军事,此奏疏有何不可。”铁喜转移视线看向了朱进忠。
朱进忠赶忙出列。
“启奏殿下,此次征战,与之前的真定之战不同,辽国派出小支骑兵就是为了牵扯我们的精力,他们没有后勤,走到那里打到那里,并无稳定之居住地,朝廷即便大军压境,将他们驱逐出去,过不了多久,他们便会重新回来,长此以往,只能空耗兵粮,实无作用。”
铁喜点了点头,虽然他如今还是太子,可问政之时,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与他。
“李大人是名读书人,不知兵事,眼界也有所不同,我也不愿苛求,尉迟御史,你可有良策,解决这些侵犯的辽国人。”铁喜看向了文官列班之中的尉迟江晚。
在之前,铁喜很少点尉迟江晚的名字,这次铁喜叫了尉迟江晚的名字,他倒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尉迟江晚,殿下问话?”站在一旁的张爱立即大声喝道。
尉迟江晚这才反应过来,立即出列道:“殿下,微臣也不知兵事,并且事先对战事并无深入了解,说,说不出个详细的章程跟策略。”
铁喜点了点头:“无妨,你事后去跟付大人看看卷宗,而后上奏,详谈此事?”
听完铁喜的话后,尉迟江晚有些受宠若惊,赶忙说道:“尉迟江晚遵旨。”
而在前排的官员也都开始不经意间看了一眼尉迟江晚。
看来御书房里的表现,确实让尉迟江晚在赵祯的心中留下了好印象,在深宫之中,一定给太子说起了重用尉迟江晚。
“此事尚无章程,但我大宋百姓也不能白白流血,还是让李大人动作快一些,对大局既无想法,便抓捕一部分人,或者效仿辽国,杀一人偿百人,一个都不能少,若是没有办到,这个监察御史他也不用当了,自己收拾东西回老家吧。”铁喜站起身冷声说道。
官员听完之后,全部跪下身去。
“殿下圣明。”
…………
辽国强盛许久,疆域辽阔,东邻北海,渤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克鲁伦河,厄尔坤河等流域,南接山西,河北白沟河。
嘉佑五年,在安宁城外三十余里处,发生血案,被入境的辽国骑兵洗劫,全村上下三百余人被屠戮殆尽,粮食器皿全被抢完。
李京泽在得知此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瞒报。
不然这个被杀人口传了上去,他也断无活路。
安宁城所在地广人稀,信息阻塞,除了安宁城的官员外,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血案的发生,而朝廷派过来问责核查的御史,也被李京泽带的晕头转向,并未调查出事情的真相。
安宁县衙门口。
李京泽带着安宁将领,官员四十余人在衙门等候。
堂前布置香案,官员们列队等候。
不一会儿,从东京赶来的都御史刘兆忠,双手捧着圣旨,在数名军士的护卫下,来到了众人面前。
“御史李京泽,安宁总兵赵浩然接旨。”
李京泽带领着众多官员下跪迎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人残杀大宋百姓,闻之心痛,责令御史李京泽总兵赵浩然,务必除恶殆尽,以儆效尤,若不达圣意,拖延了事,李京泽革职查办,入京问罪,钦此。”
李京泽听完后,脸色微变,这可不是一个好活。
“李大人,接旨吧。”在刘兆忠的提示下,李京泽才站起身,双手接过圣旨,而后问道:“刘大人,殿下亲发吗?”
李京泽的言外之意是,这圣旨陛下知道吗,付子婴,王世忠知道吗,若是不知道的话,他就可以用殿下还未亲政的字眼挡一挡。
实际上在朝堂上铁喜说的话,在京的御史早就写信告诉了他,可李京泽想着殿下还没有正式继位,大动刀兵,如此严厉之措施,大臣们一定不会同意,现在听完圣旨,他心中的侥幸没了。
难道还真的让自己杀那么多的人,可自己熟读圣贤之言,让我上个奏疏,理个政事还行,让我部署围剿,我不会干啊。
本文网址:http://www.xsphw.com/xs/1/1449/17025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sphw.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