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首部科幻片
推荐阅读: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模拟长生路、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人族镇守使、万相之王、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是仙、
第200章首部科幻片
“王树虽然有天赋,但导戏还是你更厉害。”
陈婷听到这话,笑着说。
她看向张一谋的眼神中有着光,说这句话的时候真心实意,而不是表面吹捧。
张一谋听言,会心一笑。
只是并没有接话。
他之前看过《活埋》、《调音师》,再到现在的《时空恋旅人》。
三部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全部都是优秀影片。
已然说明王树的天赋之恐怖。
尽管他有多年的从业经验,然而这三部影片摆在面前,他也不敢说在导戏方面.比王树更加厉害。
尤其是《活埋》、《调音师》、《时空恋旅人》三部影片的剧本,也都是王树创作的。
这些加起来.纵使王树仅仅只是出道没两年的新人导演,他也不敢说出这番话。
天赋,真的是很可怕的东西。
在他眼中,王树便是他所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导演。
此等天赋,未来或许能走出国内,踏上国际,勇闯好莱坞。
陈葶眼见张一谋不接这个话茬,转而问道:“听他们说.王树的这部《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是这样子的吗?”
张一谋听言一乐,笑着解释道:“如果仅仅只是说《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院线首部商业科幻片,这话虽有争议,却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若说《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科幻片.也就忽悠一些不懂的人而已。”
“1980年,我国就拍摄了第一部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
《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自童嗯正的同名小说,是由张红眉执导,乔齐、凌知浩、乔秦等人参演,于1980年上映。
1977年,科幻经典之作《星球大战》在全球上映,各地观众无不争睹为快,票房爆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科幻片高潮。
受到这种风潮的带动,刚刚改革开放的华夏随之尝试科幻电影的创作。
《珊瑚岛上的死光》,便是由曾获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
影片讲述的是在某国w城,爱国华裔科学家赵谦教授试制成功高效原子电池,他拒绝了各大财团重金收买原子电池专利权的企求,决定把样品和资料全部带回祖国。
当天夜里,赵教授被人暗杀。赵教授的未来女婿,青年科学家陈天虹为实现教授的遗愿,携带电池样品驾机逃走。
途中,飞机被一种奇特的空中武器击落,天虹掉落海中。
他挣扎着向附近的一座小岛游去,一条鲨鱼向他游来,在这危急关头,只见一道火光闪过,鲨鱼即刻死去,天虹游到小岛上。
这是一座神秘的小岛,岛上只住着一位老科学家、赵教授的好友马太博士和他的哑巴仆人阿芒,岛上有一座复杂神奇的实验中心,马太博士在这里经过10年奋斗试制成功了激光器,刚才就是马太博士在实验室里运用激光器救起了天虹。
当天虹了解到马太博士尚未解决激光器的电源问题时就把高效原子电池交给马太博士。
当他们认识到维纳司公司企图把赵教授和马太博士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制造一种新式武器威胁人类和平时,决心阻止这一罪恶行径。
维纳司公司害怕阴谋败露,派人来岛上索取资料并要炸毁小岛,消灭罪证。
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军舰携带资料逃走,小岛即将被炸,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天虹配合生命垂危的马太博士用新试制成功的激光器和高效原子电池击沉了军舰,小岛爆炸了。
科学家们的新发明虽没能留下,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和平。
当年,制作这部影片的团队都只看过一部“科幻片”,还是作为“内参片”放映的美国影片《未来世界》。
《未来世界》里面出现了机器人,才有了机器人的概念。
后来,制作《珊瑚岛上的死光》时,也模仿制作了《未来世界》中那样的机器人。
而这,也是为什么王树一句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电影就在那里,多看多想、取长补短的话令许多人破防的原因所在。
1978年,国内制作首部科幻片的时候,制作团队都知道.借鉴。
反观现在,天天炒冷饭。
张一谋说完这句话后,稍作停顿,然后看向陈婷的再道:“1986年的《错位》也是科幻片。”
“还有1988年的《霹雳贝贝》,这些都是。”
“如果算上港岛,邵氏兄弟在1975年就制作了一部名为《中国超人》的科幻片。”
“咱们内地.首部商业片,是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
“不过.无论是《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错位》和《霹雳贝贝》,其中的科幻元素全都是围绕机器人、外星人、未来来客所展开。”
“至于《中国超人》,与那几部影片大同小异,它是.通过远古病毒变异,与美国的.那个美国队长类似。”
“而《时空恋旅人》就不同了,它的科幻元素在于时空穿梭,以及通过时空穿梭改变人生引发驳论等等。”
“尽管这些影片都算是科幻片,但王树的《时空恋旅人》还是很不同的。”
“国内,很少有这种类型的电影。”
“《时空恋旅人》的上映,也就令人眼前一亮。”
“虽然.周星星的《赌侠》也有穿越时空,再加上其中的特异功能元素,也能算是一部科幻片。”
“但《赌侠》与《时空恋旅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赌侠》只是借由电影开头的穿越,然后故事另有展开。”
“《时空恋旅人》却是围绕着时空穿梭拍摄出来的影片。”
“两部电影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如果要说这两部电影谁更像科幻片,那么自然是王树的《时空恋旅人》。”
陈葶在一旁听着张一谋侃侃而谈,脸上浮现崇拜的笑容,她道:“那王树的《时空恋旅人》到底是不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啊?”
张一谋笑着接话:“我刚才已经说过了,认为《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说它算它便算,说它不算也就不算。”
眼见陈葶眼神中有着疑惑,他紧接着解释道:“在我国,电影领域其实有几次变革。”
“1949-1966是一个阶段,1966-1976是一个阶段,1977-1991是一个阶段,1992-2001是一个阶段,2002到现在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从2002年电影院线改革开始算起,《时空恋旅人》应该能算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
华夏成立以后,电影业制片厂、发行公司和影院都是国家的机构,制作和放映都由国家下达任务,并投入资金,统一收购和放映。
1990年代,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处于转型期。
尽管张一谋拍出了《活着》,陈恺歌拍出了《霸王别姬》,田状状拍出了《蓝风筝》,姜闻拍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市场”却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其实从80年代末开始,“市场”就热起来了。
精通西方电影史的邵牧郡,在他那本著名的《西方电影史概论》里就表述过,那些只顾自己艺术实践,而忽视观众的个人化电影,将把电影带入死胡同,电影终究要恢复它和大众亲近的面目。
商业化、工业化这些概念,被人一再提及。
只是随之掀起的娱乐片大潮中流露出的“庸人习气”,降低了电影的品格,引发了观众的不满。
从主管领导到理论家更像是“叫早了的公鸡”,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另一边,国内电影所面临的前景同样极为严峻。
随着电视的普及,歌厅、录像厅的兴起,大批观众被分流。
到1992年,国内电影观众人次下降到105亿,电影市场大幅度缩水,1992年的票房更是骤降到19.9亿元。
许多县市影院都难以生存,纷纷改成舞厅、台球厅,另谋生路。
改革,迫在眉睫。
1993年1月份,影视部出台“3号文件”,即《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一举打破了由中影公司“统购包销”的发行模式,允许制片厂向各省市的发行公司直接销售影片。
由此迈出了开放全国市场的第一步。
从1994年8月起,中影公司每年以票房分账方式进口“十部大片”,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此举,认为它只能使苦苦挣扎的民族电影雪上加霜,但事实证明这是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和趋势的产物。
因为从1994年至2008年10月,中国市场过亿票房的30部影片中,分账影片是14部,国产大片占16部。
这说明分账影片没有让国产片消亡,反而激活了低迷的市场,让人看到电影蕴藏着的巨大能量。
并且,分账影片也迫使体制落后、投入严重不足、陋习丛生的国有制片厂进行壮士断臂式的改革。
在这一阶段,传统电影迎来了最后的辉煌,华夏电影也完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艰难蜕变。
国内对电影能够承担的角色,对电影本质特征的认定,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即,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此之前,国内的电影模式其实理论上是可行的。
只是执行这套理论的是人,也就慢慢的腐朽了。
诸多电影人捧着金饭碗,不用担心市场买不买账,也不用担心末位淘汰,滋生了许多虚有其表的蛀虫。
可以说,电影票房的低迷,以至于县市影院难以生存,纷纷改成其它娱乐场所另谋生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许多电影人制作出来的电影不好看。
而不好看的原因,便是“日子太安逸了”。
于是,到了2002年,电影领域院线改革。
除了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外,影视总局以政令的形式,规定各省市相关机构必须在2002年6月1日之前组建院线,面向全国,实行发行、放映领域的资源重组。
这样一来,就把影院作为经营主体从原先隶属的电影公司中剥离出来,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发行层次,降低了发行成本,从而能够让利到制片方和影院。
另外,主管部门允许社会、个人、外资资本进入电影制作与发行放映领域。
以前可不是谁都能够拍电影的,它有门槛,而且这个门槛还挺高,只有在册的国有制片厂才有摄制影片的权利,拍摄多少部也有指标。
随着以多种所有制的平等竞争为特点的市场化机制的推进,拍电影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
这一举措立竿见影,2003年拍摄的197部影片中,民营公司制作的就达60部。
换言之,王树若是重生到2002年以前,抛开年龄不谈,就凭他农村出来的野路子,在没有编制的前提下,可不是想拍电影就能拍电影的。
他,没那个资格。
如今,随着院线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得电影无论是卖片还是进入院线的票房成绩全都靠本事吃饭。
许多老一辈的电影人,反对的声音愈发强烈。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许多混子捧的是金饭碗,随便混也能有稳当的地位和饭吃。
现在,电影能不能去到电影节或者去到电影节卖片,亦或是进入电影院赚取票房,全看影片的质量。
而这便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拍艺术片,其作品连去电影节的资格都难以拿到,更别说卖片了。
就算去到电影节,影片也卖不出去。
拍院线电影,票房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此番之下,暴露了许多人的真实水平。
地位利益,随之不稳。
“这样吗?”陈葶闻言恍然,笑着说道,“所以,说《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商业片,这话没有说错咯?”
“如果不细究的话,确实能这么说。”张一谋笑呵呵的接话。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拍一部科幻片?”陈葶来了兴致,转而问。
“我吗?”张一谋闻言一愣,随后轻声道,“虽然我并不擅长执导科幻片,但.如果能有优秀的本子,或许会尝试。”
“王树虽然有天赋,但导戏还是你更厉害。”
陈婷听到这话,笑着说。
她看向张一谋的眼神中有着光,说这句话的时候真心实意,而不是表面吹捧。
张一谋听言,会心一笑。
只是并没有接话。
他之前看过《活埋》、《调音师》,再到现在的《时空恋旅人》。
三部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全部都是优秀影片。
已然说明王树的天赋之恐怖。
尽管他有多年的从业经验,然而这三部影片摆在面前,他也不敢说在导戏方面.比王树更加厉害。
尤其是《活埋》、《调音师》、《时空恋旅人》三部影片的剧本,也都是王树创作的。
这些加起来.纵使王树仅仅只是出道没两年的新人导演,他也不敢说出这番话。
天赋,真的是很可怕的东西。
在他眼中,王树便是他所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导演。
此等天赋,未来或许能走出国内,踏上国际,勇闯好莱坞。
陈葶眼见张一谋不接这个话茬,转而问道:“听他们说.王树的这部《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是这样子的吗?”
张一谋听言一乐,笑着解释道:“如果仅仅只是说《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院线首部商业科幻片,这话虽有争议,却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若说《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科幻片.也就忽悠一些不懂的人而已。”
“1980年,我国就拍摄了第一部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
《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自童嗯正的同名小说,是由张红眉执导,乔齐、凌知浩、乔秦等人参演,于1980年上映。
1977年,科幻经典之作《星球大战》在全球上映,各地观众无不争睹为快,票房爆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科幻片高潮。
受到这种风潮的带动,刚刚改革开放的华夏随之尝试科幻电影的创作。
《珊瑚岛上的死光》,便是由曾获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
影片讲述的是在某国w城,爱国华裔科学家赵谦教授试制成功高效原子电池,他拒绝了各大财团重金收买原子电池专利权的企求,决定把样品和资料全部带回祖国。
当天夜里,赵教授被人暗杀。赵教授的未来女婿,青年科学家陈天虹为实现教授的遗愿,携带电池样品驾机逃走。
途中,飞机被一种奇特的空中武器击落,天虹掉落海中。
他挣扎着向附近的一座小岛游去,一条鲨鱼向他游来,在这危急关头,只见一道火光闪过,鲨鱼即刻死去,天虹游到小岛上。
这是一座神秘的小岛,岛上只住着一位老科学家、赵教授的好友马太博士和他的哑巴仆人阿芒,岛上有一座复杂神奇的实验中心,马太博士在这里经过10年奋斗试制成功了激光器,刚才就是马太博士在实验室里运用激光器救起了天虹。
当天虹了解到马太博士尚未解决激光器的电源问题时就把高效原子电池交给马太博士。
当他们认识到维纳司公司企图把赵教授和马太博士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制造一种新式武器威胁人类和平时,决心阻止这一罪恶行径。
维纳司公司害怕阴谋败露,派人来岛上索取资料并要炸毁小岛,消灭罪证。
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军舰携带资料逃走,小岛即将被炸,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天虹配合生命垂危的马太博士用新试制成功的激光器和高效原子电池击沉了军舰,小岛爆炸了。
科学家们的新发明虽没能留下,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和平。
当年,制作这部影片的团队都只看过一部“科幻片”,还是作为“内参片”放映的美国影片《未来世界》。
《未来世界》里面出现了机器人,才有了机器人的概念。
后来,制作《珊瑚岛上的死光》时,也模仿制作了《未来世界》中那样的机器人。
而这,也是为什么王树一句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电影就在那里,多看多想、取长补短的话令许多人破防的原因所在。
1978年,国内制作首部科幻片的时候,制作团队都知道.借鉴。
反观现在,天天炒冷饭。
张一谋说完这句话后,稍作停顿,然后看向陈婷的再道:“1986年的《错位》也是科幻片。”
“还有1988年的《霹雳贝贝》,这些都是。”
“如果算上港岛,邵氏兄弟在1975年就制作了一部名为《中国超人》的科幻片。”
“咱们内地.首部商业片,是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
“不过.无论是《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错位》和《霹雳贝贝》,其中的科幻元素全都是围绕机器人、外星人、未来来客所展开。”
“至于《中国超人》,与那几部影片大同小异,它是.通过远古病毒变异,与美国的.那个美国队长类似。”
“而《时空恋旅人》就不同了,它的科幻元素在于时空穿梭,以及通过时空穿梭改变人生引发驳论等等。”
“尽管这些影片都算是科幻片,但王树的《时空恋旅人》还是很不同的。”
“国内,很少有这种类型的电影。”
“《时空恋旅人》的上映,也就令人眼前一亮。”
“虽然.周星星的《赌侠》也有穿越时空,再加上其中的特异功能元素,也能算是一部科幻片。”
“但《赌侠》与《时空恋旅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赌侠》只是借由电影开头的穿越,然后故事另有展开。”
“《时空恋旅人》却是围绕着时空穿梭拍摄出来的影片。”
“两部电影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如果要说这两部电影谁更像科幻片,那么自然是王树的《时空恋旅人》。”
陈葶在一旁听着张一谋侃侃而谈,脸上浮现崇拜的笑容,她道:“那王树的《时空恋旅人》到底是不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啊?”
张一谋笑着接话:“我刚才已经说过了,认为《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说它算它便算,说它不算也就不算。”
眼见陈葶眼神中有着疑惑,他紧接着解释道:“在我国,电影领域其实有几次变革。”
“1949-1966是一个阶段,1966-1976是一个阶段,1977-1991是一个阶段,1992-2001是一个阶段,2002到现在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从2002年电影院线改革开始算起,《时空恋旅人》应该能算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
华夏成立以后,电影业制片厂、发行公司和影院都是国家的机构,制作和放映都由国家下达任务,并投入资金,统一收购和放映。
1990年代,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处于转型期。
尽管张一谋拍出了《活着》,陈恺歌拍出了《霸王别姬》,田状状拍出了《蓝风筝》,姜闻拍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市场”却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其实从80年代末开始,“市场”就热起来了。
精通西方电影史的邵牧郡,在他那本著名的《西方电影史概论》里就表述过,那些只顾自己艺术实践,而忽视观众的个人化电影,将把电影带入死胡同,电影终究要恢复它和大众亲近的面目。
商业化、工业化这些概念,被人一再提及。
只是随之掀起的娱乐片大潮中流露出的“庸人习气”,降低了电影的品格,引发了观众的不满。
从主管领导到理论家更像是“叫早了的公鸡”,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另一边,国内电影所面临的前景同样极为严峻。
随着电视的普及,歌厅、录像厅的兴起,大批观众被分流。
到1992年,国内电影观众人次下降到105亿,电影市场大幅度缩水,1992年的票房更是骤降到19.9亿元。
许多县市影院都难以生存,纷纷改成舞厅、台球厅,另谋生路。
改革,迫在眉睫。
1993年1月份,影视部出台“3号文件”,即《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一举打破了由中影公司“统购包销”的发行模式,允许制片厂向各省市的发行公司直接销售影片。
由此迈出了开放全国市场的第一步。
从1994年8月起,中影公司每年以票房分账方式进口“十部大片”,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此举,认为它只能使苦苦挣扎的民族电影雪上加霜,但事实证明这是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和趋势的产物。
因为从1994年至2008年10月,中国市场过亿票房的30部影片中,分账影片是14部,国产大片占16部。
这说明分账影片没有让国产片消亡,反而激活了低迷的市场,让人看到电影蕴藏着的巨大能量。
并且,分账影片也迫使体制落后、投入严重不足、陋习丛生的国有制片厂进行壮士断臂式的改革。
在这一阶段,传统电影迎来了最后的辉煌,华夏电影也完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艰难蜕变。
国内对电影能够承担的角色,对电影本质特征的认定,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即,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此之前,国内的电影模式其实理论上是可行的。
只是执行这套理论的是人,也就慢慢的腐朽了。
诸多电影人捧着金饭碗,不用担心市场买不买账,也不用担心末位淘汰,滋生了许多虚有其表的蛀虫。
可以说,电影票房的低迷,以至于县市影院难以生存,纷纷改成其它娱乐场所另谋生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许多电影人制作出来的电影不好看。
而不好看的原因,便是“日子太安逸了”。
于是,到了2002年,电影领域院线改革。
除了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外,影视总局以政令的形式,规定各省市相关机构必须在2002年6月1日之前组建院线,面向全国,实行发行、放映领域的资源重组。
这样一来,就把影院作为经营主体从原先隶属的电影公司中剥离出来,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发行层次,降低了发行成本,从而能够让利到制片方和影院。
另外,主管部门允许社会、个人、外资资本进入电影制作与发行放映领域。
以前可不是谁都能够拍电影的,它有门槛,而且这个门槛还挺高,只有在册的国有制片厂才有摄制影片的权利,拍摄多少部也有指标。
随着以多种所有制的平等竞争为特点的市场化机制的推进,拍电影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
这一举措立竿见影,2003年拍摄的197部影片中,民营公司制作的就达60部。
换言之,王树若是重生到2002年以前,抛开年龄不谈,就凭他农村出来的野路子,在没有编制的前提下,可不是想拍电影就能拍电影的。
他,没那个资格。
如今,随着院线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得电影无论是卖片还是进入院线的票房成绩全都靠本事吃饭。
许多老一辈的电影人,反对的声音愈发强烈。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许多混子捧的是金饭碗,随便混也能有稳当的地位和饭吃。
现在,电影能不能去到电影节或者去到电影节卖片,亦或是进入电影院赚取票房,全看影片的质量。
而这便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拍艺术片,其作品连去电影节的资格都难以拿到,更别说卖片了。
就算去到电影节,影片也卖不出去。
拍院线电影,票房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此番之下,暴露了许多人的真实水平。
地位利益,随之不稳。
“这样吗?”陈葶闻言恍然,笑着说道,“所以,说《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商业片,这话没有说错咯?”
“如果不细究的话,确实能这么说。”张一谋笑呵呵的接话。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拍一部科幻片?”陈葶来了兴致,转而问。
“我吗?”张一谋闻言一愣,随后轻声道,“虽然我并不擅长执导科幻片,但.如果能有优秀的本子,或许会尝试。”
本文网址:http://www.xsphw.com/xs/1/1231/14604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sphw.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